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创新创业环境:中关村PK硅谷 精选

已有 9606 次阅读 2014-4-26 02:36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最近,应九三学社韩启德主席邀请,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参观访问了十家坐落在中关村的高科技微小企业:

韩主席的原意是借用我在美国创业的经验,比较一下中美的创业环境。而调研的结果更让我吃惊。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创业环境太好了!至少在中关村是如此。

在国内,政府是最大的VC, 北京各个政府部门(管科技的,经济的,财政的,知识产权的,和中关村管委会等)对高新小企业都建立了一整套政策,也都投入巨额资金。可喜的是,这些措施产生了可观的成果。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的发展和充实,具体体现就是3W咖啡店的桌子:

这家公司的起点不象一些其它参观过的海归创业那样有“远大理想”;他们创业不是为了“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或者“让中国人吃得起好药”,而是简单又实际的“having fun and survive"。创业的起因是为了好玩(和争口气)让一些搞互联网的朋友有一个自己的咖啡馆便于聚会。可是创业者辞职办起了咖啡馆以后为了生存,而发展成多个业务的公司,包括孵化器,猎头等。

我认为,真正的创业者就应该是这样的,那些调子唱得很高的人不一定就是在创业。调子是唱给政府官员们听的,有的时候灵,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恐怕这样的空调子也不灵了,至少是格格不入。

在3W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创业者的热情,他们的想法不亚于硅谷,他们的行动也不逊色于硅谷,他们得到的政府政策也是其它地法没有的:中关村准许他们咖啡店里的每张桌子都有一个“地址”,座号可以注册公司!

我以前的一些博客里面介绍过美国创业环境好的几个表现:成立公司容易,雇人容易,解雇人也容易,找资金容易,创业成功后回报丰厚。如果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中关村,我认为它都具备了。

在3W,一个桌子能注册公司,门槛已经够低的了。有许多政府政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创业资金,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也不难(比如我们参观的Face++, 梦想实验室等都是聚集了“无产阶级”创业者的好地方)。

我认为,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非常好了。我经常去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都没有中关村这样的氛围。

真正做得好的公司都不缺钱,比如3W, Face++, 北京创客空间等。因为他们的创新成果谁都看得懂,他们的创业热情离大老远就能感觉到。所以投资者很认同。

中关村还缺什么?政府还能做点什么?

和硅谷比,中关村缺少成功经验。拿得出手的联想,百度,用友,小米等企业都是很好的创业榜样,但原始创新不足。创新企业得到的估值还不够高,退出后得到的回报还不够丰厚。而这些都不是政府能做的,该做的,这些都是市场行为。

中关村不缺人才,也不缺创新和创业的环境。政府能做的不再是花钱浇灌“苗子”,而是锄草排除障碍。创业者需要人,钱,和时间。而综合考量三者的就是效率:在单位时间里钱和人能办多少事。如果能把效率当作考核标准,而不是统计投入了多少钱,引入了多少人,那就好了。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创业还真需要年轻。看看那些80后,90后的创业者,他们更象真正的创业者:有激情,有想法,有能力,有自信,说实话,办实事。他们有顶天的技能,更有接地气的实干精神。相比较,一些“老海归”们就显得out了。

如果我是20-30岁的创业青年,削尖脑袋也要进中关村:上午和深夜去创客空间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边干边学;下午晚上去三大不六(3W, 北京市规定公司名称不得用英文,所以有了这么一个不三不四又搞笑的名称,政府还是管得太多)参加活动充电,编织人际网络和找风投。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一年,没有不染上创业病的。

中关村的经验和硅谷的经验一样,在其他地方很难复制。因为创新创业是一个气氛,一个文化,不是一个政策,一套行政命令就能建筑起来的。我的博客经常讨论创新和创业的问题和体会,目的也是想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是否能把这个“禅”讲出来。看来,还真不容易,不然,创新创业不就更普遍了?

相关博客:

政府成了最大的生物技术风投

生物技术创新:政府能做什么?

“好资本主义”

创新型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788687.html

上一篇:创新需要幽默?
下一篇:初学者造句,创新者造词。
收藏 IP: 64.89.97.*| 热度|

19 马建敏 武夷山 李健 庄世宇 肖振亚 唐常杰 陈冬生 罗德海 周健 蔣勁松 梁洪泽 苗元华 薛宇 林耕 JIANHUN truth21ct eastHL htli dailiangr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