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还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猖狂地流行着,可是那些打好了疫苗的群体已经在讨论疫情会怎么结束的问题了: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提到了一个论点:疫情的终结者不是疫苗,因为在历史上有许多次类似的全球大流行,虽然那时候都没有疫苗(或者使用不普遍)但是流行最后也都烟消云散了:
作者认为,大流行其实并没有完全终止,而是变成了在局部地区部分人持续发病的endemic疾病。不过我还是不满意作者提出的pandemic变成endemic的原因。作者认为变成endemic的原因是病毒或者宿主的变异和相互适应。
我认为疫苗是终止流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不能因为以前历史上的流行没有疫苗参与就终止了就说终止疫情可以不靠疫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疫苗大批量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就是有力的证明。
那么,在历史上多次没有疫苗帮助的情况下流行的终止主要靠什么呢?
我有一个假设:终止疾病大流行的是另一个病毒的大流行。只是那个“第三者”致病的死亡率低,患者的症状也不十分明显罢了。
我提出这个假说是有一定根据的。2009年的H1N1(猪流感)也是全球大流行,有六千万人生病,至少20万人死亡,而且并重者以年轻人和儿童为主。在流行期间我们对三万多病人进行了多重PCR病原体鉴别诊断,在做到一万人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观察到,在H1N1大流行期间在所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中真正得了H1N1的只占30%,其他70%的病人得的是许多不同的呼吸道病源体感染。而患有H1N1感染的病人中有大约30%有合并另外一个病源体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源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但是,另一个发现就有趣了。在那些有合并感染的病人中,很少有两个病毒同时感染的,大都是一个病毒伴随一个细菌: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在论文中讨论说,可能是肌体感染一种病毒以后,产生出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干扰素等)会阻止其他病毒的入侵。
我们知道,肌体的免疫系统分先天免疫(innate immune)和获得性免疫也叫后天免疫(adaptive immune)两类。前者病源特异性不强,而后者的抗体和T细胞的特异性很强,疫苗主要激发的是后天免疫。
我认为,在历史上的那些大规模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在没有疫苗去诱导后天免疫的情况下,很可能是两种甚至几种病毒之间竞争人体宿主,然后靠启动了群体的先天免疫而"终止"了大流行的。
大千世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会仅仅是一个病毒和一个宿主之间的博弈。任何极其成功的生物体早晚都会遇到它的克星。新冠病毒也是有"天敌"的。它的天敌不是人,而是其它同样可以感染同一个宿主的病毒。某种病毒的大流行很可能在后期已经不是单一病源体流行了,而是另外一种病毒慢慢占了上风,替代了一开始的那个病毒。而第二个病毒可能具有传播快,诱导先天免疫机制强,对人的致死率又相对低,所以"以毒攻毒"的结果就是毒性比较小的病毒最后获胜了,同时"顺便"拯救了人类。
其实,平常在群体中流行着的许多病毒可能都曾经是我们的"救命恩人",都是在历史上某个大瘟疫流行的时候帮了我们一把的。新冠病毒本身在将来也有可能在另一个病毒大流行时成为人类的救星。
单单靠先天免疫来终止新冠的大流行现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首先,要用后天免疫让群体达到herd immunity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需要刚好在新冠病毒流行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传播能力更强的病毒和它抢宿主。历史上著名的东汉末年的瘟疫大流行持续了两百年才逐渐消失,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救星"难得吧。
除非印度的牛粪可以引发另一个病毒的大流行,然后以毒攻毒解决新冠问题?疫苗是有钱人玩的后天免疫特效药,而牛粪就是穷人能用的先天免疫神器?
靠"第三者"插足激活先天免疫来终止新冠流行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新冠的传播能力太强了,很难被战胜。我们以前很少看到那个病毒有"无症状传播"的。一般都是在宿主开始发热,咳嗽以后才开始传播出去的。
另外,现在大家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了,其它病毒也难有机会流行起来了。
所以,现在而今眼目下,若想尽快终止新冠大流行恐怕还是要靠疫苗。那些打不起疫苗的地方,herd immunity可能不是来自于后天免疫,而是先天免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