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的“宁波市出5000万培养1400个乔布斯样的创新人才”,宁波市有关部门出来解释说是被夸大了。可是不管是否夸大了,这里面都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是特意培养出来的吗?能刻意培养出创新人才吗?在中国,我们的“大一统”文化很强调至上而下地“选拔”“培养”。如果没有伯乐,连千里马也终究会被埋没。所以中国的人才都是“被”人才的:被选拔,被培养,被奖励,被崇拜。
读Steve Jobs传记,你会发现他的成长过程几乎没有“被XX"的痕迹,相反,所有现有的规章制度都可能成为禁锢他发展的枷锁,如果他出生在中国,他就会失去很多“打造”了他个性的环境和机会:
(1)未婚先育的父母在养父母环境下长大。在50年代的中国,这是不可能的。
(2)
小学就开始淘气,在学校里面结伴恶作剧,没有被开除。如果在中国,这样的“怀孩子”早就被修理,改造了。
(3)淘气捣乱还有家长捍卫说:“他是天才,淘气是因为老师们不知道如何教导他”。父母让他感到 "Special"。而中国的孩子们,甚至是博士们,听话才能有机会。
(4)从小就从他父亲那里学到:做院墙,连他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格外认真。而在中国,连别人看到的地方都在造假。
(5)家里的房子是著名民用建筑师Joseph Eichler设计的,简单,实用,独特。让他从小就欣赏简单,优雅,又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
(6)从小在旧金山湾区长大,周围有很多航天和军工企业,到处都有身怀绝技的工程师。这个环境除了让他很早就接触电子产品以外,更种下了“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的概念。硅谷的环境:芯片产业的兴起,风险投资的普遍,邻居和朋友中都随时能听到看到创业的故事。
(7)1968年,十三岁的他认识到了宗教的虚伪。后来转新佛教禅宗,不是求永生,而是“通过不同的门,进入同一个殿堂”。
(8)体验各种毒品。
(9)碰到Steve Wozniak这样的天才。在成立电脑公司以前就“创业”生产违法的盗用长途电话“蓝匣子”。
(10)没有学历,经验的年轻人,也能拿到$250,000美金创业。
。。。。。等等,从他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有太多的“偶然”因素,
而批量地把偶然变成必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说法不可行的原因。
我在
两天前的博客里比较了美国小孩学跳舞和中国小孩学跳舞的事:美国更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尽量鼓励她们有个性,独立发挥;而中国则强调整齐,统一,纪律,服从传统模式。这看上去是小事,可是反映出来的却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事:
创新如禅,不能言传,只能靠醒悟。越是想“教导”,说出来的东西就越不象。所以说,创新者很难“培养”,只能“野生”。千里马不都是靠伯乐去发现的,更主要的是给千里马创造施展技能的空间。
乔布斯也不是培养出来的。政府在鼓励创新上能做的不是去扮演伯乐的角色,而应该去把那些圈养的马放开,让她们都有奔跑的机会,然后给跑在前面的发奖。
政府如何鼓励创新?这也是欧洲,亚洲的的一些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想从美国学习的。可殊不知,美国政府并没有鼓励创新的诀窍,美国的众多创新并不能归功于政府。创新是蕴藏在文化中的,不是法律和政策能驾驭的。
“制定一个五年计划,投入一笔资金,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这样的口号和政策能让政府官员们觉得是尽力尽职了,可是实际上很难达到预期目的:(1)因为创新是不能计划的;(2)象乔布斯那样真正的创新者也不在乎金钱;(3)所有批量生产的东西都有模具,有模具的东西就失去了特别,也就不能称为创新了。
不过,如果我是政府,手头有5000万要花在鼓励创新上,我又能做什么呢?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问题,我还真没有答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514983.html
上一篇:
体验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下一篇:
心理学研究结果:越有创意的人越容易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