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各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抗战结束后这种领导模式有所改变,但这一全民皆兵的战时领导体制均为广大军民接受。这一体制,对于根据地几乎全是农村,士兵和中下层干部大部分是农民化的情形是适应的。
然后国民党却无法实行这种资源最大集中,一切为了战争的体制。首先,国民党政军不能协同。“蒋家天下陈家党”固然夸张,但也反映出了陈氏兄弟把握党务的部分实情。1947年,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国民党通过了《统一中央党部、团部组织案》,将蒋经国领导的三青团并入国民党,一方面让小蒋升迁,另一方面更深的用意即是用三青团整党。但合并过程受到二陈派系的强烈抵制。其次,国民党并没有对97%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多是依赖当地的地主乡绅,延续了北洋时期的办法。再次,国民党内部存在地方军阀,中央和地方军阀的敌对始终时隐时现。
虽然蒋介石也通过官僚资本垄断来获得对国家资源的最大控制,但这种资源调配能力与中共的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相比,一个是自上而下,另一个却是自下而上,完全相反。
纵观军事史,可以说,大多数胜利都是因对手的失误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三野(华野)的战绩会更加质感一些。
1、宿北战役的战机捕捉与烽山争议之迷
从1946年12月3日开始,休整后的国军以张灵甫的74师等部队为主,重新向苏北重镇涟水发动进攻。但粟裕已经与陈毅等人集合在一起,共商下一步的计划。在大家争论不休之际,1946年12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69、第11师分别沿宿(迁)新(新安镇)公路和宿(迁)沭(阳)公路向新安镇、沭阳进犯。
于是粟裕等人拟先吃掉这一股敌人,决定发动宿北战役。15日中午,涟水失守,谭震林率王必成等人北撤。
当天黄昏,宿北战役发动。晚上,叶飞纵队经过戏剧性的大胆穿插,竟然与胡涟的11师师部打上,并取得重大战果。后来叶飞捏着一把汗把部队从11师的包围中成功撤出, 11师有了这次经历,在这次战役中便行动迟疑起来。
而8师的控制制高点烽山的战斗却异常艰难,叶飞回忆,山野一个野司首长萌生退意,要放弃烽山,并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而叶飞部与敌军胶着战斗,大白天无法在宽阔地带撤退,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有相关资料,直接点名说这位首长就是新任参谋长陈士渠。
但最后,陈粟还是坚持要拿下烽山,烽山拿下后,国军69师被围,随后又被多段分割。18日拂晓,山野和华(中)野向第69师发起总攻,激战至19日凌晨4时,全歼敌军。
宿北战役结束后,叶飞向陈毅重提烽山争议,陈毅建议“以和为贵”。
叶飞率领的新四军一纵队历来以自动武器多闻名东南,抗战后又缴获日军53旅团的重武器,其装备可与抗战时期的日军相比。
抗战结束后,叶飞部受中央委派,计划从江苏北上进军东北,但最终留在山东,成为山野的一部,未能与黄克诚一起开赴东北。
内战开始,一纵就在傅山口受到挫折,损失很多。在陈毅的领导下,一直未能打个漂亮的胜仗。这次宿北战役,1纵战果最大,缴获最多。
2、陈唐电报与鲁南战役
宿北战役于19日结束,但两支军队何去何从?国军仍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向哪个方向打,先打哪一股?大家还在争议不休。这时,陈士渠、唐亮两人于22日越级上报中央军委,建议向北进攻,打一个鲁南战役。陈唐电报的时间,与烽山争议恰恰混在一起。
24日,中央明令陈毅和粟裕,在鲁南抓住战机,再打一个歼灭战。
陈士渠在回忆录中写了这一事件,但电报只有节录。另外,回忆录中提到陈毅为此发了火:“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
毕竟陈士渠和唐亮均是参加井岗山革命的老资格,而建议又获得了中央军委的同意,且鲁南战役也大获成功,属于立功,于是对电报事件,也就没有深究。
鲁南战役中,参战部队于1947年1月1日秘密进入集结地域。2日晚,突然对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发起攻击。4日15时,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基本被歼灭。从9日战至11日拂晓,歼整编第51师第114旅一部、整编第52师第98团及整编第26师后方机关、保安团队等共7000余人,歼整编第51师第113旅(欠1个团),俘整编第26师师长马励武,缴获逃人峄县的7辆坦克。又战至20日下午,整编第51师师部和2个团被歼灭,俘师长周毓英。
3、“以粟代陈”与“陈粟不可分”
1946 年底,中央重新派饶漱石回到华东,整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就在鲁南战役如火如荼进行中,饶漱石开始强势整军。
1947年1月底,饶漱石完成了华东整军(成立了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饶漱石作为华东解放军总部的负责人负责全局指挥,担任华东野战军政委。同时,饶漱石了解到大家关于两淮失守的争议后,向中央提出“以粟代陈”。毛经过深思,并征求粟裕等人意见后,决定“陈粟不可分”,仍然维持“以粟辅陈”的决定。任命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军事上由副司令粟裕协助,负责前线指挥。
饶漱石作为战区最高负责人,但因为身负多项罪名,已经隐去了功劳薄上的名子。而“以粟代陈”提出后,各方如何争议,目前也未公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