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来人生佳致,乃在于自然怡情。偶然友人偕从太湖源,秋尽之际深幽觅踪,山色萧肃之中,但有一抹霜红宛如初冬点染出的自然柔情。
近来有几日未作诗词,似乎颇觉得有些寡淡。乃依晏几道词作次韵一首,填罢仍意犹未尽,便再用吴文英原韵填《新雁过妆楼》词。惟小晏《两同心》词首句云:“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源字出韵,大概在宋人是合韵吧,因易以云字。不同调而取之于同意,于我也是首次。惟季节萧肃,红叶喜人。颇喜曹操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以及王阳明的诗句:溪流九曲初谙路,精舍千年始及门。乃剪裁用于词中:
其一:《两同心》
仙源秋迹,径树松门。
崎路远、谷廻川迥,山竦峙、屏绝烟尘。
堪寻访、九曲溪流,始及云门。
唤我简茗瓢尊。且寄清魂。
看石出、水何澹澹,晚风静、阒寂黄昏。
更霜叶、偶尔香红,暮色柔痕。
其二:《新雁过妆楼》
渐觉清寒。潇洒处、风流一笑残年。
景随深致,任从水绕山环。
最是秋怀思欲醉,醉时似若水云间。
应无眠。几番夜月,清影阑干。
溯源寻踪雅趣,看素妆淡抹,岭树璇娟。
澹然清寂,崖壁竦峙云天。
霜红怡情点染,更妩媚一丝如鬓鬟。
舒襟袖、问琼仙何处、寄语飞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1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