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协同创新中心,又一个“圈钱”的主 精选

已有 46682 次阅读 2012-10-22 17:29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中心, 协同

 
如果列支敦士登要给全国的大学发钱,充其量也就那么个数,保准不会出现啥“赤字”。可是,中国太大了,教育部拉上财政部,要给全国上千所大学组成的“协同创新中心”发钱,到头来看,那绝对不是个小数目。现有的74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名单已公布,估计下拨经费将是个天文数字!
 
中国历来喜欢搞“群众运动”,今天搞完“大学城”项目,明天又忙“211、985”项目。我只听说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做法,也见过只有“强强联手”才能把事业做大的例子,但我从来不知道把一群“科学家伙”聚集在一起就能“创新”?如果我没说错的话,创新应该主要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凡是“大会战”这种玩意儿通常都不靠集体智慧,而是创新活动的“完成时”和“马后炮”。
 
试问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创新?各国测序中心的工作人员扎堆“赶任务”只是在“加班加点”,希望早点做出东西来。当初如果不是塞雷拉私营公司的文特尔出来搅局,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可能还要推迟好几年才会公布。我想恐怕到现在,那些搞基因测序的,对文特尔团队“不合群”的行为不是怀恨在心,也会耿耿于怀吧?另外,我不知道美国的天文望远镜项目、火星探测计划是“圈钱”还是“创新”?
 
这大概是圈内“潜规则”:要么不玩,要玩大家玩!谁也不许说破,不然怎么忽悠国家的钱?明明一个项目可以自行完成,但为了“圈”更多的钱,硬是把几个单位搞在一起“拉郎配”,等到把钱瓜分完了,最后还是各行其是!
 
就像中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一样,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现在申办国家级“中心”得益最多的显然是那些“巨无霸”的名校和富校,最可怜的是那些不上档次的低级别穷校,不仅要先垫钱折腾出校级“中心”,还要攒钱申报省级“中心”,但无论怎么拼老命、挤破头也进不了国家级“中心”!
 
中国纳税人的钱就那么好使?一波接着一波,而且一浪高过一浪!老百姓是否有权问一问:少则几亿,多则几百亿、上千亿的科研经费是如何花掉的?花那么多钱都出了些什么科研成果?有多少人民的血汗钱流入了私人腰包而被随意挥霍掉?
 
我姑且认为,教育部的经费反正是要下拨的,建所谓“中心”也只是找一个“由头”,最终还是皆大欢喜,因为大家都分到了钱,这样即使没有任何创新也就算了。可是,某些“中心”却把外国人也拉了进来,这是否意味着外国人也到中国“圈钱”来了?说起来真有些如鲠在喉的不爽!
 
 
附:74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
 
 
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
 
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
 
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
 
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
 
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
 
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电子所
 
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
 
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
 
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38、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
 
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
 
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47、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台湾物联网联盟。
 
48、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集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协同。
 
49、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科研院所、企业、高校[协同高校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组建。
 
50、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校协同。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
 
52、世界文明与区域研究协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联合成立。
 
 
53、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54、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
 
55、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为主导,苏州大学牵头,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等单位参与。
 
56、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农业大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河北农大 青岛农大 山东省农科院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金正大股份有限公司
 
57、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该协同创新中心由华侨大学牵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暨南大学、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协同组建,主管部门为国务院侨办。
 
58、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协作。
 
59、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参与单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国家宗教局等政府部门和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国际社会调查组织(ISSP)、东亚社会社会调查(EASS)、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
 
60、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贸大学牵头,商务部、浙江省义乌市、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日内瓦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为协同单位。
 
61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合肥工业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人民政府、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10家单位协同参与。该中心旨在汇聚国内外电动汽车及分布式能源领域的优质资源,构建人才高地、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形成一流学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建设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解决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基地。
 
62、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参加的“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携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3家龙头企业组建的“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研发领域包括材料结构设计、绿色新工艺开发及化工工艺优化集成等。
 
63、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依托天津医科大学在医学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及其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优势,南开大学在生命科学、药学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北京大学、华大基因有限公司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分子医学中心(CMM)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64、湖南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牵头的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近日成立。该中心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4个国家级平台及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等为参与单位。
 
65、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设。
 
66、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共同建设。
 
67、通航时代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68.镍钴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清华大学、瑞典国家冶金研究所等7家核心成员单位共同建设。
 
69.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由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牵头,协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高校、水利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
 
70.三峡地区灾害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地区灾害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由三峡大学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共同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将努力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协同攻关机制,积极构建地质灾害、水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和生态环境三个协同创新平台,着力解决三峡地区灾害与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面向地方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
 
71.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医药集团、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圣和药业有限公司
 
72.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73.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华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74.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广电总局广科院、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华为、百度、AV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625121.html

上一篇:中医药院校能办成几流大学?
下一篇:写博客能磨练“宽容”与“大度”
收藏 IP: 202.103.211.*| 热度|

103 吴飞鹏 戴德昌 曹聪 吴浩宇 马军 魏武 谢强 温世正 徐满才 陈国文 刘波 李培光 张强 刘小琴 段庆伟 柳东阳 曹俊兴 王水 蔡彬 刘桂锋 褚昭明 牛凤岐 徐耀 鲍丙豪 杨海涛 于锋 汪晓军 张龙现 吕喆 吴云鹏 陈小润 牛丕业 余世锋 彭思龙 夏鹭 赵凤光 王峥 刘淼 杨生茂 孔梅 翟远征 黄富强 王振亭 李岩 曹雁冰 李宇斌 陈远川 刘明颖 梁建华 李磊 郭卫 徐明昆 刘全慧 武焕春 张波 赵斌 吴桂生 刘建兴 黄华军 吴锦宇 朱万龙 刘瑞亭 周向进 何宏 熊李虎 马建敏 杨洪强 何应林 支丽平 刘锋 刘智 张其威 余海涛 桂耀荣 张国庆 冯永忠 何金华 李强子 王云才 娄开阳 杨明禄 张杨 陈冬生 zhanghuatian zhouguanghui watercold chemphile sz1961sy silentyf luyouwen fansg zuoluo armphantom lingling101 ljxm songshu123 bridgeneer ultraq neilchau aliala menghonghu nm woodbe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