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中文学术期刊,想说爱你不容易 精选

已有 4631 次阅读 2011-2-25 19:32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SCI, 发表文章, 中文学术期刊, 评价系统

 

    据报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即将出重拳整治令人诟病的以牟利和敛财为唯一办刊目的的中文学术期刊,对于只管收取版面费而不顾文章质量的期刊将勒令整改甚至停办,令人期待!可是,这个看似利好的消息却并不被很多人看好!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收取论文发表费不宜作为期刊整治的目标,更不能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加以限制。目前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期刊出版的主流趋势,而开放获取的前提就是作者自费发表论文。试问,国家限制期刊收取版面费,这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吗?同时,我国的科研经费预算中就专门有论文发表费这一项,科研人员付费发表文章“名正言顺”,不违规,也不犯法,用得着兴师动众地来一场全国性的清缴吗?

    还有人认为,收不收版面费与文章质量高不高很难挂上钩,不能断定收版面费的文章质量就低劣。如今国外许多期刊(如PLoS系列、BMC系列等)都收取昂贵的发表费,还有一些期刊接受作者付费选择开放获取,它们都要价不菲,但却不影响文章的质量。当然,在中文学术期刊普遍收取审稿费及发表费的情况下,期刊不收钱而且付稿酬也许能撇清滥发文章牟利的嫌疑,但在国家不拨款的情况下,强制期刊不收费根本不可能。另外,变相牟利的期刊向作者收取高昂的发表费,然后象征性地给作者回馈点稿费,实际上以合法方式非法套取了科研经费,这种现象是很隐蔽的,“狐狸的尾巴”不容易被抓住!

    国家整治期刊乱收费的初衷是好的,但能否取得成效却令人怀疑,弄不好可能不了了之,只见风吹,不见雨落!笔者认为,斩断低劣文章与无良杂志之间长期形成的“畸形”链条才是期刊整治的主要目标!同时还应清理未立案、无刊号的“野鸡”杂志,让欺诈行为无处遁形!如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看谁也没有办法!不仅要管制期刊编辑,也要监督投稿作者,杜绝“钱权交易”的两大环节。另外,还要确保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防止某些“只认钱不认文”的编辑“越俎代庖”!因此,中文学术期刊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和全面监管,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家说整顿就能整得好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文学术期刊的通病就是没有纳入国际学术出版主流评价系统(如SCISSCIEI等),也就是没有国际“质量认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虽然我国也有核心期刊等官方认证制度,但它在确保期刊质量上形同虚设、无济于事。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各种科研业绩评价(如职称评定、科技奖励等)都只认文章数量,不讲文章质量,这样就助长了众多中文学术期刊陷入滥发文章追逐暴利的恶性循环。有买方市场,必然就有卖方市场,发一篇不如发五篇,收一百元不及收伍佰元,这是赤裸裸的市场行为,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办好学术期刊,必须打破只问论文数量、不管论文质量的科研业绩评价方式,而这样的权限就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厅,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作为一个中文为母语的中国学者,理应将自己用国家资助经费完成的科研成果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上,这跟支持“国货”是一样的道理。可是,发表文章毕竟与购买商品不同,中国商品在哪里都能用,而中文文章却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大家都知道,科学无国界,但如果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的科学,那又谈何科学无国界呢?套一句时髦的话:“中文学术期刊,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你不能吸引科学大众读者。为了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认可,中国学者就不得不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全世界科学家都能看懂的英文发表在国外SCI杂志上。

    尽管如此,我既不主张中文学术期刊全盘西化(即“英语化”),也不苛求中文学术期刊全面进入ISI的评价体系,但可以考虑先采取一些变通和过渡措施。我建议我们的学术期刊首先要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看得懂,如逐步改为双语杂志,而不仅仅是题目和摘要用英文,并尽量采用电子出版形式,这样既不浪费纸张,又能扩大学术影响。同时,国家应该着手建立类似于ISI的评价体系,而且要跟ISI一样定期发布定量评价结果(如年度排行榜),让中文学术期刊有个不断提升的空间。如果能通过这样的举措逐步提高中文学术期刊的质量,我相信中国学者没有理由不在国内发表文章。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416478.html

上一篇:是不是“垃圾”,让SCI说了算?
下一篇:给你舞台,你敢导演么?
收藏 IP: 113.69.159.*| 热度|

18 任胜利 杨月琴 罗汉江 陈辉 陈安 孙学军 许培扬 侯成亚 谢鑫 毛培宏 何学锋 吴景鹏 张玉秀 朱志敏 张树风 周华 xuqingzheng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