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者,能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人尽其用应该就算成功!教师教好书,科研人员出好成果,记者写好报道,都是学者应尽的本分。
成功的标准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好”!
要如何做到“好”呢?拿做科研这行来说,要做得好还真不容易。
做学问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随便什么都做。有的人喜欢到处“点灯”,期望“东方不亮西方亮”!我认为这是机会主义的做法,到头来铺的场子太大收都收不回来,结果必然一事无成。
理论上,学者应该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件事若让行内所有的人都能想起你,那就是中等成功。如果这件事令行内行外的人都对你肃然起敬,那就算得上是大成功了。
毕生做好一件事不容易!一个明确的学术方向应该何时确定?大学?硕士阶段?博士阶段?还是博士后?这个很难说,不过我认为方向确定得越早越好!因此,我一直主张学生要拜名师,起点高,可以尽早步入正轨,然后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断发扬光大,乃成大器也!
当然,也不乏无师自通者,而且这种学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他们较少思想的羁绊,在学术上可以天马行空,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不过,这类人通常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找方向。
找准方向的,长驱直入,步入科学殿堂,攀登科学顶峰;找错方向的,横冲直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头来功败垂成;那些经历磨难终于找准方向的人,无奈青春不我待,只能嗟叹岁月不饶人!
说到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好定义的。什么是一件事?它的外延何方,内涵几何?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尽可能小,小到可以一直追踪下去做到顶尖。小事并不一定就不能成大业,往往一个好点子可以产生一门学科,带动一大批人追捧、仿效。
干好一件事既要心如止水,又要心无旁骛,就是看到流行的、时髦的,千万不能跟风!我就做好我该做的,今天你时髦,你的成果出尽风头,但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我的成果也会大受欢迎!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辈子也只能干好一件事。若一个人觉得自己多才多艺,万事通,那是高估了自己!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就是你一事无成的开始。
如果你专注于干好一件事,过去的特长和技能都不翼而飞,这是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人到中老年,分支神经变得越来越萎缩,而主干神经却越来越发达,这时的你就已经定型了。不管你承不承认,你是某个方面的“天才”,但却是其他方面的“笨蛋”。
至于个人名誉和社会地位,倒不一定能与成功划上等号。当然,因学术成功而名扬天下,是我们做学者的理想境界,但并不是人人都有那样的幸运。
尽管如此,我还是祝愿学者们早日成名成家,能“小成功”也是幸福,能取得“中等成功”更值得祝贺,要想获得“大成功”就可遇而不可求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411015.html
上一篇:
春晚是中国人的文化大餐下一篇:
科学家的“功劳簿”该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