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说过一个小笑话:学生问导师课题怎么做?导师反问学生经费到了没有?学生说到了!导师说不用做了!虽然这个笑话委实有点夸张,但现实情况却比这好不了多少!有的人只在如何搞钱上下功夫,至于如何完成项目却忘在脑后,因为结题很简单,全凭自己说!
不管是省市课题,还是国家项目,尽管每年要填的表格一大堆,又是催交年报,又是单位验收,忙前忙后,煞有介事,总之一句话:全靠自己报!老实的人会说自己计划有些延后,不老实的人只说自己按计划完成,真相究竟如何,反正谁也不会去查。只有申请不到经费的,从来没有听说交不了差的!
对于那些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重大项目,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地派专门的验收小组上门核查,随时随地“搞突然袭击”,对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和科研成果进行验收,而不是让项目组准备好以后再上门!只有这样,那些只顾拿钱不思干事的“混世魔王”才会有所收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首席科学家或课题负责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被召到某地集中汇报,完全是“空对空”,验收专家既见不到课题组成员,也看不到原始实验记录,全靠负责人自己说,想说多好听就可以说得多好听!
对于几十万的面上项目,因全国的摊子太大,说实话让上级派专人核查每个项目不可能,但至少也应该建立一种“威慑”机制,就是随机抽查!凡检查不合格者,不仅要追究申请者的责任,还要通报批评申请者所在单位,严重时可取消申请者若干年内的再申请资格,从而起到必要的警示作用。目前的做法是,由课题组负责人向本单位专家组进行口头汇报,虽然呈交了实验记录和研究论文等实物,但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专家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基本上是走过场!何况评审专家与课题负责人互相熟识,有的还是好朋友,岂有不过关之理?
我认同
科研基金分配优劣看科研成果的说法,若要衡量科研基金是否用得好、用得高效,最准确、最客观的标尺,就是看“中国模式”和“国际通行模式”相比,效率究竟是高还是低。
若是中国科研成果的验收仍然采取上面提到的“申请者个人说了算”的模式,国家投入再多的钱也是“打水漂”,结果只能是损了国家,肥了私人!说得更严重点,这个关键环节没有把好关,谈科研基金的公平分配只会流于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