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研究生不必在乎做什么课题 精选

已有 9802 次阅读 2010-11-6 07:43 |个人分类:教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课题

 
我一直有一种观点,本科生是素质、品格养成阶段,读文科还是学理科不重要,过程最重要!同样,研究生是建立创新性思维及磨练科研技能的时期,具体做什么课题不重要,课题只是实现目标的“载体”,还是过程最重要!
我认为研究生阶段还没有到确定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尽管这一时期的经历对自己未来的科研取向及兴趣都有重大影响。最好的情况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就能主动钻研并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不好也不差的情况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学生感兴趣,但研究课题并不十分满意;最差的情况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学生都不感兴趣!
学生遇到最好的情况应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当遇到较差的情况时,学生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导师和学生应该互相沟通和协调,导师应该尽量照顾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要尽量向导师的研究目标靠拢。如果双方仍然找不到契合点,学生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导师安排,认真地完成研究任务,即使自己很不情愿。不过,学生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研究结果尽可能细化和出彩,即所谓“微调”!
可是,有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时,喜欢自作主张更改研究课题,这样做会让导师十分为难,弄得不好还会影响师生关系,宜慎之又慎!相反,学生更可取的做法应该是,不必在乎具体做什么课题,而是在做课题过程中,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写论文(尤其是英文论文)及投稿,有可能的话还要学会如何申请课题、中期汇报和撰写结题报告。
最近,我过去的一位研究生从东京大学来信,谈及她想更改课题的想法,导师给她安排的工作是做蛋白质结晶及X射线衍射分析,由于过去毫无这方面的研究经验,也缺乏对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兴趣,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工作要与仪器打交道,而这必须听命于他人,于是她想改做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我是这样给她回信的:
 
看了你的来信,部分了解了你的课题进展情况,不算好,但也不太差!
我检索了一下你们老板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我发现他的研究起点不低,论文发表的杂志档次也很高!
我看他给你的这个课题应该属于中等偏下层次的,比较符合你这种入门者。不过,他没有考虑到你过去的研究基础,也没有照顾到你的研究兴趣,是一个看不到多少成功希望的研究方向。
 你希望做基因表达调节方面的工作,可能出于你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及兴趣的考虑,但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是很复杂的,如果你要研究的酶只是通过变构调节的(从实验室工作积累来看可能正是如此),那就说明这个酶很可能没有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节,也许是组成型表达!那么你选这样的课题做下去就有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我不赞成你做这个方向。
 我认为你应该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考虑“微调”而不是“大改”,这样老板也不好说什么,然后考虑跟老板商量后决定自己的课题是往基础方面走还是往应用方面走。我觉得既然你能拿到了这个酶的结晶,说明你的研究已经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不宜重起炉灶!至于下一步工作,要么是研究变构现象(理论),要么是筛选变构剂(应用),前者肯定要结晶及X射线衍射,而后者只是加入底物(substrate)、辅酶(coenzyme)或辅基(prosthetic group)或产物后测定酶活性的变化!这些都是已知的化合物,从Sigma就可以买到。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你就可以考虑用RT-PCR或Microarray研究变构调节对代谢途径中的若干酶类甚至全细胞酶类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这样既照顾了你的兴趣,又不会去做结晶方面的工作,而且难度也不算太大。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是抑制剂的研究,好像你们实验室有做过。这个工作一旦做成功,可以开发为抗生素,用于对抗“超级细菌”。日本人发现的Fosmidomycin对细菌代谢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若你有兴趣,我再和你细谈!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供你参考!
 
当学生的想法跟导师的做法不一致甚至有冲突时,学生应该原则上服从导师的安排,因为毕竟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比什么都重要,这时必须“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何况说白了研究生阶段只是给人干活的阶段,干什么活不是干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80872.html

上一篇:突破抗生素滥用的误区
下一篇:老外的AA制vs中国人的“秋后算账”
收藏 IP: .*| 热度|

17 刘全慧 卫军英 李丕鹏 毛培宏 傅云义 李国强 丁甜 袁贤讯 吕喆 苗元华 高建国 许培扬 唐常杰 武京治 黄锦芳 郭冠华 ten1917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