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者做科研是一个表面看起来风光但实质上艰辛的行当!只有甘愿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才会沿着科研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在忍受别人无法想象的清贫和寂寞的同时,也收获着科研取得突破时带来的无穷乐趣!
说到科学家穷,还要追溯到学生时代!从大学到硕士,从博士到博士后,中国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上靠父母供养,有些可能当当家教、搞搞推销赚点钱!国外学生更是在18岁成年后在经济上就不靠父母了,完全靠自己勤工俭学攒钱交学费,直到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学生阶段总是穷的,国内外莫不如此!
在大学当上教师或在科研院所当上研究人员后,既拿不到回扣,也没有收红包的机会,每个月就那点工资和奖金,不仅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有的连媳妇也娶不起,真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啊!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是有名的“清水衙门”,连院长、处长这样的处级干部的待遇都远远不如社会上比自己矮一级的科长,那些穷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有些科学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有幸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并且顺利申请到国家和省市科研部门资助的经费,那样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好日子不是都可以过长的!一旦申请不到课题,经费就没了着落,科研工作怎么做?人员奖金怎么发?学生补贴怎么补?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有些资深科学家凭长期积淀获得的专利证书和临床批文等实质性成果还能找企业弄点横向经费,勉强可以维持团队运转!可怜那些刚入门的科研小子们,只得偃旗息鼓、改换门庭了!
做科研,生活注定不会丰富多彩!科研人员因为职业的关系,不愿意跟外界打交道,社会上朋友也很少。因此,工作之余生活单调、枯燥无味,节日期间也形单影只、缺乏情趣。以前读书时是从课室到寝室“旧两点一线”,现在做科研是从实验室到家“新两点一线”。早些年查文献还要上图书馆,这几年上网就行了,根本不用跟任何人打交道。有些科研人员生性活跃,喜欢广交朋友,但由于没什么特殊能耐,遇事也帮不上别人什么忙,所以社会人士未必愿意主动结交科学家朋友。如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课,打交道的就只有学生!没课的学者参与的社交活动则仅限于参加学术研讨会、出席学生论文答辩等。
然而,科研带给科学家的乐趣也是无穷的!灵机一动的“闪念”让人夜不能寐,废寝忘食,任何孤单、寂寞、忧郁都在顷刻间一扫而空!耳目一新的创新思路让人忍不住立即奔赴实验室进行检验!突如其来的突破性成果让人兴高采烈,终生难忘,多年的默默耕耘与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正因为如此,中国选择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显然,只有独具魅力的行业才会有吸引力,只有前途无限的事业才会永恒发展!下面有几个具体数字说明中国的科研风气变得更浓了而不是更弱了:
科研经费高居世界第四:美国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每年高达2800亿美元,欧盟为1999亿美元,日本为1130亿美元,中国达到101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四位;
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全球总共有1.4亿大学生,美国大学生人数只有1730万,中国拥有大学生2340万,在全球首屈一指;
科研人才排名第三:全球总共600万科研人员,美国有140万,欧盟有130万,中国为110万;
论文数量排名第三:中国发表论文数量猛增96%,从2001年的第六位一跃成为2009年的第三位,已占全球论文总和的7%。
总之,走上科研这条不归路,除非忍受得了清贫,而且耐得住寂寞,你就可能到达一个辉煌的顶点,否则趁早改弦易辙、另谋高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