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农业考古》的机缘
-——纪念《农业考古》创刊四十周年
曾雄生
2021年是《农业考古》办刊的四十周年,也是我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农史工作者的四十年。四十年前,当我还在读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改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大三的时候,便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接触到这本新创刊的杂志,为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开启了一扇窗,并且萌生了从农业解读中国历史的想法。1985年我有幸考取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的研究生,主修农业史,游先生请来了《农业考古》创刊主编陈文华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根蟠老师和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闵宗殿老师为我们讲授农业考古、原始农业和农业历史文献等课程。
我的第一篇农业史习作——《天工开物》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便是在游修龄先生和陈文华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老家江西省奉新县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发表在《农业考古》1987年第1期,以后我又在《农业考古》上发表了“江西水稻品种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历史”(《农业考古》1990年第1期);“评李约瑟主编白馥兰执笔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部分”(《农业考古》1992年第1期);“没有耕具的动物踩踏农业--农业起源的新模式”(《农业考古》1993年第3期);“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江南稻作文化若干问题略论”(《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农器图谱》和《农器谱》关系试探“(《农业考古》2003年第1期)等多篇论文。
借助《农业考古》的平台,我的工作也在业界获得了一些肯定。第一篇习作“《天工开物》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在发表之后不久就收入进邱亮辉主编《天工开物研究——纪念宋应星诞辰400周年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中。“没有耕具的动物踩踏农业--农业起源的新模式”一文则收入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经典·物质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一文受到恩师游修龄教授的肯定,评价“这文考证黄穋稻颇有新意, 足见你治学甚有进步。”[1]该文还获得了首届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1999)。2001年,该文由W.Tsao博士译成英文,收入加拿大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社会人类学系和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名誉馆长高登博士(Dr.Bryan C.Gordon)主持的“基于稻作农业的中华文明的起源”The Ri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ased on Paddy Rice Agriculture项目的论文数据库中[2],引起了国外学界的关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者的亚洲在其有关宋代中国的网页中报道:特别是其中与宋朝稻作相关的文章是曾雄生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的黄穋稻”,该文讨论了历史悠久的水稻品种黄穋(色黄而早熟)稻在宋朝的流行。作者认为,黄穋稻的推广和普及,在宋代以后的粮食供应和人口增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Especially relevant to rice cultivation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article“Huang-lu Rice in Chinese History,”by Zeng Xiongsheng,which discusses the huang-lu (yellowrapid-ripening) historic variety of rice that became very popula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ty of the huang-lu variety played“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supply and population growth after [the] Song dynasty.”[3]
最近十多年,虽然我个人在《农业考古》上发文少了,但我的多位学生都有在《农业考古》上发文的经验。《农业考古》成为我和我的学生们人生事业起步的基石。今年当施由明主编邀请我参加《农业考古》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会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并把过去几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草成“江西早:一个早稻品种的足迹”一文,以此向《农业考古》和已故的创刊人陈文华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江西是我的故乡,《农业考古》则是我事业成长的摇篮。感恩陈文华教授和他创办的《农业考古》!
[1] 1997年7月4日。游修龄与作者的私人通信。
[2]Huang-Lurice in Chinese history,http://http-server.carleton.ca/~bgordon/Rice/papers/zeng98.htm
[3]http://afe.easia.columbia.edu/song/index.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