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n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nf

博文

李政道和《斗牛图》

已有 1137 次阅读 2024-8-6 16: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李政道和《斗牛图》

曾雄生

因为李政道先生的过世,重读了老所长刘钝研究员的旧文——《李政道先生的诗情画意 | 左图右史》(发表于网刊《知识分子》2022年01月23日)文中提到,1988年,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 “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李先生特意邀请时任中国美协主席的吴作人为会议创作一幅主题画。翌年1989),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又在北京举办 “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国际学术研讨会”,李先生遂建议以三年前邀请李可染所作的一幅牴牛图作主题画。画面是两头蓄势对峙的公牛,象征高速运动的核子迎面相撞的巨大力量。双牛以浓墨绘出,上方题写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十个字。画家曾感叹,他一生的作品多是平和安逸的景象,听了科学家描述重离子碰撞的壮观之后,画出双牛对撞的画面时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2007年4月26日恰逢李可染诞辰一百周年,在其夫人、雕塑家邹佩珠的指导下,以这件墨宝为母本的雕塑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创新广场举行落成典礼。2019年,另一件类似的雕塑也出现在上海松江启迪漕河泾科技园二期的紫荆园广场。

image.png

                 图 左: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1986) 右:清华科技园创新广场的雕塑(2007)

刘所长的文章中还提到,李先生对艺术大师创作的科学画十分满意,在家乡苏州东山万隆墓区的李家墓园里,安置着四方汉白玉浮雕,其中的一方就是根据这件作品制作的。

image.png

我在网上,用“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搜索李可染先生的画,搜到题材相似,落款相同,但细节略有不同的绘画作品,可见李可染同一主题的画画过不止一幅,但两牛翘尾而斗则是一致的。然而,正是这尾巴一翘,就露出了尾巴,也让人抓住了尾巴。

image.png

斗牛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主题。历代以斗牛为内容的画作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画作之一便是唐代戴嵩的传世作品《斗牛图》,该图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了两牛相斗的场面,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画家以水墨绘出双牛,用浓墨绘蹄、角、眼目和棕毛,生动地表现出了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的憨态以及击者的气势。

戴嵩是唐代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韩滉的学生,他擅长描绘田家、川原等自然景象,尤其以画水牛而闻名,后人评价他的画能展现出“野性筋骨之妙”。明代李日华评价戴嵩《放牧图》时,称其画“笔墨极草草,得简古之趣。衰柳四五树,尤横斜纵恣有态,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贵得其神而捷取之耳。”(張小莊、陳期凡 編著:《明代筆記日記繪畫史料彙編·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年02月,第1版,第457頁)意思是,真正懂得描绘事物的人,不在于工笔细致,而在于能够迅速抓住对象的神韵。

但戴嵩也有失手的时候,他画过多幅斗牛图。例如,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将画曝晒时,一个农夫看到后指出画中牛打架时尾巴举得高高的,与实际情形不符。还有一次,杜处士将所藏的戴嵩《斗牛图》拿出来晾晒,一位牧童路过看到后也指出了画中牛尾翘起的错误。

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说,蜀中有一位处士非常喜欢戴嵩画的斗牛图,他用迥矣褫S将其包装起来,走到哪儿都要随身携带。有一天,他将斗牛图拿出来曝晒时,一位牧童见了这幅画,拍掌大笑,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说牛在角抵互斗时,它的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角上,而尾巴则收夹在两股之间。而画上看到的则是翘起尾巴而斗,这是错误的。这表明戴嵩画斗牛图,并未对牛斗的特征作过认真的观察,也没有向熟习牛斗的牧童请教,结果画得不符合实际情况。处士笑着对牧童的说法表示赞同。苏轼由此感慨道:“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宋]蘇軾 撰;[明]茅維 編;孔凡禮 點校:《蘇軾文集·卷七十·畫題跋·書戴嵩畫牛》,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1版,第2213頁-第2214頁)

如今的人们,即便是生活在乡村,看到斗牛的机会越来越少,更遑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但借助于网络媒体,人们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斗牛场面。兹在网上摘取若干,以证古人所言不虚。

 

image.png

image.png 

李政道先生有句名言:“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同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卓越。”但艺术与科学还是有巨大的分野,艺术求美,科学求真。也许夹着尾巴,努力拼搏的斗牛,看上去不如扬起尾巴的斗牛那么富于美感,但真实是美的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1678-1445346.html

上一篇:[转载]关于新书的访谈
收藏 IP: 111.193.88.*| 热度|

9 史晓雷 郭战胜 黄河宁 张晓良 郑永军 汤敏骞 谢钢 王涛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0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