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科学院微生物所
初次失利
1996年的春天,考博士未果,进中国药科大学教书。
这完全颠覆了我高考的设想:不想当教师(以我的性格,教不了学生);不想学化学(教的是生物化学)。
那么进入高校就得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怎么办? 肯定考博,然后...
俞敏洪就是在北大看到了几十年以后的人生,离开了北大,所以有了新东方。
我没有他的勇气和才气,还是考博吧。但得等三年以后。
那么这次考博失败的原因呢:兵法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当时是啥也不知道,初生牛犊的味道。
1.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不知道北大的具体要求。
重装再战
三年的教书生涯教会我很多,学到了很多,主要是为了将来的考博要求及教学的要求。科研工作主要是打下手。
三年到了,考哪?
说起来,最好是考生物医药的前辈吴梧桐老师,但是当年名额少,每年只招1-2两人,如果这样我得等好几年。
时间不等人,考北京。
如此微生物走进我的视野。
按当时的条件,能够了解到的材料就是考博士的官方信息,决定搞个牛人,院士之类的:田波院士。
如果知道,那么多人考,以我的当时的情况,肯定不敢看。有的时候,信息不发达也好。
就这样,考进了微生物所。
至今记得,考完之后的N天,接了一个电话:我是微生物所的田波,你今年考的不错。你没有考其他地方吧。
我决定录取你。
当时非常激动。幻想自己几年以后也能很好的走上科研之路,哪知道这条路开始就不好走。
进京读书
1999年的9月2日,一晚上的火车后,到达微生物所(北四环北一条13号,大致是这样)。
当时的感觉是:中关村就是个村,微生物所没有门。这是传说中的高科技地方,传说中的国家最高水平的研究单位?
田先生的办公室很简单,和我简单聊了几句。
然后带我去了实验室,此时几位师兄师姐坐在一间实验室,然后一一介绍。当时田先生这样介绍:这个是王老师(其实是DAVID WANG, 我们的王师兄。其实与我一样的年纪,因为我工作了三年),这个是....好好跟着他们先做。
然后到另外一个房间,说道:这是博士后孟老师(现在是PI了)和黄老师。
接著我自己取办入所的手续,住到所里很旧的一个平房。
我的博士生生活开始了。
晚上躺在四个人一间的平房里,想想白天的经历,有点恍惚。
我能达到先生要求(所里的要求),能顺利毕业吗?(科学院的学位不好拿,这个我当时已经知道的)
Who knows?
现在想来可能正是这种不自信埋下了种子,导致后来做课题遇到各种困难,总是放不开手脚。
2015年,北京。田先生秘书庄老师赠书。
遥祝先生健康长寿。
那狗,那研究所-北京往事(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57522&do=blog&id=937947
之前的感想:
其实一直开着--12年后再见恩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24423.html
他的导师是谁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2320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