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大学该以教学为主The true university is a collection of books 精选

已有 13059 次阅读 2014-9-29 20:30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大学, 讲义, 课表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大学是读书的地方。教师应该为学生而读书授课,从事相关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授课;我想,至少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就该如此。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国人可真心实意地重视教育啊——只要看看昔日对科举、今日对高考的态度就能知道。自古以来,朴实的农民总是尊重读书人、尊重识字人啊。

2006年11月22日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ATTEE LIBRARY(王秉中老师摄)。浮雕上方文字

The true university is a collection of books.

不过,某些大学似乎并不重视教学,真是对不起学生的寒窗苦读,对不起家长的热切期望,对不起社会的高考呵护。下述博文及相关评论所展示的课表编排只是冰山一角啊。

如此课表能保证教学质量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30919.html

鸣谢:博主将链接email 校长和(原)教学校长;28日得到校长回复“已把文稿打印出来,签署意见后转给教务处和(现)教学校长,要求今后要切实把课表排好”。衷心期望所有教学计划和课表都能得到仔细研究,同学们都能更愉快地听课学习。

谢谢科学网,谢谢博友的阅读和评论。谢谢大家啦。

博文最后说“学年之间课程的不平衡,似乎更需要研究解决”。现在我校第8学期只是做毕业论文(设计),并不排课;而某些专业为了同学复习考研在第7学期仅排一两门课程。但是,对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而言,似乎就有些问题。我觉得,最后一年宜多开选修课,由同学依据将来的学习或工作而自由选择

翻出自己读大学的记分册,第1学期6门课,周 20学时,另有周会1次即“形势与任务教育”2学时;第7学期因准备研究生考试,我少选1~2门课程,实有课程3门,周9学时;第8学期4门选修课,周12学时,另有毕业论文。此外,那时课程门次少而学时多,如数学分析开 3个学期240 学时;高等代数、理论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都是两个学期120~160 学时。又,当时每周工作六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后一学期的选修课《非线性力学》是聘请北京大学朱照宣先生讲授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共选课程,校内和校外的许多老师也来听课。讲义是朱先生手写复印,每次课前分发数页,免费的。当年可是价格不菲啊,估计总得30元以上,半个月的助教工资——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读书学习。略贴几张图片,好让大家赞叹一下。  

最后一张图片是说,立方体木块在水中的稳定姿态随密度而变化。朱先生称,共用了3年的假节日才完成。授课期间朱先生曾两次到他校报告,都包含这些内容;想来也是先生的得意或苦心之作。不过,我有一个问题:现在的考核体制下,教师能够那样安心教学、安心研究吗?教师能够像过去那样读书而编讲义么?

跟随30余年、搬家10余次的部分讲义;讲义之外,大家都从图书馆借阅或购买相应课程的书籍。我购有《武际可·弹性力学引论》,《徐芝纶·弹性力学》、《王龙莆·弹性力学》;《吴望一·流体力学》、《普朗特·流体力学概论》;《朱照宣·理论力学》、MIT 的《牛顿力学》 三册;等等。大学就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啊——The true university is a collection of books .

2011年春到母校参加力学教学研讨会,遇到《非线性力学》助课的陈守吉老师(右)。大家谈说些旧事,赞叹朱先生的讲义和授课。30年后我们的学生会说些什么呢? 

2011年3月27日于复旦大学第一教学东侧(廖明诚老师摄).复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我觉得,读成“思近而问切,志笃而学博”,似乎也能成立呢。 

翻阅记分册时,看到课程也就想到老师。讲授 数学分析的秦曾复老师、流体力学的柳兆荣老师、振动理论的王文亮老师以及传热传质的忻孝康老师已经驾鹤仙去;四位先生都曾热切地传授知识,音容笑貌也就永存于学生心中。

相关博文:何苦来哉?侨居是山,心不忍耳!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267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31195.html

上一篇:如此课表能保证教学质量吗?
下一篇:鸡蛋的直立及潜体的平衡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68 姬扬 马建敏 李颖业 朱晓刚 陈筝 宋泽阳 吴世凯 高绪仁 韦玉程 刘洋 李本先 吴浩宇 逄焕东 孙友甫 郭战胜 陈楷翰 李健 陈日祥 张晓斌 周真明 杨宁 关法春 黄永义 徐晓 杜丽娟 张骥 庄世宇 冯大诚 葛肖虹 李轻舟 文克玲 李宇斌 周金元 彭真明 李永冲 孔梅 温世正 褚昭明 赵美娣 刘严萍 杨正瓴 蒋永华 张忆文 叶春浓 王善勇 卢东强 李东风 卢萌盟 王小平 张云 左一南 王林平 许方杰 范秀山 迟延崑 陈满荣 ppp666 monkey1963 wgq3867 biofans shenlu chen007 dchlin forumkx qzw YanCivilE dulizhi95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