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春秋鲁历:原始资料可信与否

已有 4860 次阅读 2023-5-27 11:11 |个人分类:历法|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春秋经》为孔子编订,始于鲁隐公元年(BC722),终于鲁哀公十六年(BC479),有历日393个。学界认为历日都是鲁国历法,而设法复原244年间岁首及大小月设置,即确定所有的月首。朔望月长29天6小时至19小时,平均29.5306天,因而现在农历有连大月(最多四月连大)和连小月;古代大小月间隔设置部分月首偏离实朔是必然的,且16个月就会多出半天,33个月多出一天。文[1] 复原鲁历采用年中的连大月设置,但是否肯定在年中似乎并无实据。古代不会有连小月则是学界的共识,想来可信。

56E72DC8-9DF1-48BA-B20F-451D082DB52E.jpeg

[1] 陈美东.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2):124-142

[2] 张培瑜, 陈美东, 薄树人, 胡铁珠. 中国古代历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ZPY D.jpg

现在所见《春秋经》成公十六年(BC575)后的日食记录22条,有20条标注朔(含两条误衍),建子18条、建亥和建丑各一条,皆为实朔令人惊奇——以平朔为月首总要有失朔的月份。或许汉唐学者在对传世文献有所删改。就此而言,复原鲁历的月首未必可信。

下表是隐公元年至桓公十八年历日资料及文[1]所选建正,仅桓公二年建文[2]建不同;表中岁首为实朔,个别年份与文[1,2]不同。有五、六个历日与[1,2]复原鲁历不符,用红色标出。《左传》的历日不能表明春秋早期各国有不同历法。

ZPY C.jpg

  此前说过,《史记》记晋文公元年为鲁僖公二十四年(BC636),二月丁未十五日即位;而《春秋》记鲁僖公二十四年冬晋侯夷吾卒,想来有误。《春秋》记悼公元年为鲁成公十八年(BC573),正月庚午十五日迎君立盟,二月乙酉初一即位,《史记》记为襄公元年有误。此外,日食记录“宣公十七年六月癸卯”有误,可勘订为“七年”。不过,,《春秋》与《史记》记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何者正确则难以判断。

隐公二年“八月庚辰”与“十二月乙卯”不协调,后者的岁首1月5日与前后年份协调,故而判断“八月庚辰”有误,若记入隐公三年,八月实朔乙丑(02)23:19,失朔一日则庚辰(17)为十五日——吉日结盟。这只是猜测,但也是可能。作为参考,以下三年文[1]设置的岁首及所涉月首皆为实朔,若失朔一日,两次结盟在月首,而两次祭祀在月半。恒公十二年六月壬寅结盟也可在初一,当然不在初一、月半的结盟也有。

隐公七年十二月首辛未(8),“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09)及郑伯盟”为初二;

桓公元年四月首丙午(43)“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为初二。

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16),烝;天王使家父来聘。夏五月丁丑(14),烝”,皆十四日。 

隐公十年记事较多,历日复杂。《春秋经》和公羊、谷梁二传记“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左传》经文同而传文则是“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结盟的癸丑在正月还是二月实难判断;其后“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春秋经》和公羊、谷梁二传缺“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其余文字相同。六月戊申及其后九月戊寅的两个历日与六月壬戌等不能协调。

这些事情都是在隐公十年吗?隐公九年底置闰而十年岁首2月5日总是有些奇特,冬至己酉后十天的岁首1月7日己未方才合理啊。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传】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冬,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桓公十三年因单个历日“二月己巳”而建寅,岁首1月31日也是偏晚。不过,“己”与“乙”可能因字形相近而有讹。如庄公三十二年有多个历日,《春秋经》与《左传》“十月未”正确,而《公羊传》和《谷梁传》十月有误,似可肯定;“昭公二十五年九月亥公孙于齐”正确,仅《谷梁传》记为“亥”则有误。

此前说过,僖公二十年五月和二十六年正月未的两个历日有误”的可能性较大,而“古人不能制定合适的历法”可能性较小只是孤立的历日难以确证而只能猜测

春秋的日食和鲁历(B):过度拟合必定失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5416.html 

我们不能因为后人传抄的少许讹误,说古人不能确定冬至而置闰混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9571.html

上一篇:春秋鲁历:再说过度拟合必定失真
下一篇:诠释和过度诠释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1 郑永军 朱晓刚 许培扬 宁利中 张晓良 刘进平 范振英 杨学祥 杨正瓴 谢钢 李学宽 史晓雷 王成玉 孙颉 贾玉玺 代恒伟 史永文 陆仲绩 刘炜 籍利平 李俊臻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