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17日贴出“周的尺长21.5 cm,真正的周尺”已经十五个月,似乎尚没有得到学界确认。虽然记得Sir Ronald Ross 所说“The world requires at least ten years to understand a new idea, however important or simple it may be”,这半年偶尔也心生烦恼,多是“以尺鉴宝”——确定学界有争议器物的适用尺度,在博客上秀一手而作化解。
2021年12月10日贴出博文“青铜盘的适用尺长及范铸年代”,其后致信青铜器专家,得到专家如下回复
“谢谢来信指教。遗憾打不开链接,不能拜读。从信中字面理解,您觉得古代器物有一定尺度,对此未见研究,但需要科学精细。建议您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盘卷)(科学出版社,2015年)所收盘进行尺度统计后,分析结果。”
我又两次致信,说了“链接失效,将其复制到地址栏即可”,未能再得到专家的批评,略有些失望。家人却是很高兴,“专家未见研究,这不就是说那些尺肯定都是你的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55115.html
1 青铜器是有尺寸的
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总是要使用尺件的,也一定保留了所用尺件的信息。或许此前所说不够清晰,再赘述几句。
故宫博物馆藏战国前期 龟鱼纹方盘,通高22.5、长73.2、宽45.2 cm,数据当然会有±0.05 cm 或±0.5 mm的误差。不过,米制是1790年之后法国确定的,战国前期当然没有厘米的概念。若以周尺21.5 cm计算,则长三尺四寸过1.0 mm、宽二尺一寸过 0.5 mm;通高十寸半欠0.75 mm,盘高六寸、支撑高五寸,两者重叠半寸。
说青铜器有尺寸,就是以合适的尺件——现在是周尺21.5 cm 去量测,各个部位都有规整的数值。摄影变形使左环略小,基于盘体高度知道两环相同,且环外径三寸、内径二寸;立面长二尺八寸、高三寸,而浮雕怪兽的内芯高二寸半即边框宽1/4 寸。如果能够实际测量龟鱼纹方盘,则会得到更多的“尺寸”。器物精美,则尺寸严谨,但±1~2 mm的范铸偏差也是有的。
故宫博物院所藏青铜圆盘有三件只是给出宽度即两耳相距,搜索网文及读秀图书馆也未能找到口径。不过,西周豆闭簋的馆藏介绍“高15.1、宽32.5 cm,重5.06 kg”,在网上找到口径23.6、足径24.9 cm,适用周尺21.5 cm:口径一尺一寸欠0.5 mm、高七寸过0.5 mm;宽度一尺五寸过2.5 mm。圈足底外径11.58 寸、内径一尺一寸取整,而圈足顶外径一尺整;环外径三寸;簋盘外侧高五寸半,足高一寸半,其中底圈高半寸;腹部瓦文纵向宽半寸。豆闭簋铭文92 字“记录了一次任命官员典礼的过程”,值得一看。
博文介绍的青铜盘有三十件以上,贴出图片的铜盘至少二十四件——适用夏尺15.8 cm、商尺19.7 cm 或周尺21.5 cm,但子仲姜盘适用尺长22.5 cm而晋公盘适用米制。
2 以尺考古
谢力老师在博文“ 挑选证据的论证可信吗? ”的评论栏说:“可以考古去了”,我答到:“哪能呢,考古可是专业活儿。我只是用些小学算术啊”。四百四十天已过去了。
请注意“出土文物的制作年代与入墓时间不同,若陪葬物来源广泛,也会引起器物尺度不清”。那是说从器物确定尺长;现在尺长已经清楚,就能够以尺长考察器物制作的时代或地域,即以尺鉴宝或以尺考古。以尺鉴宝的博文已经单列目录,觉得文物局或博物馆真是大有可为。下面对“以尺考古”略说两句。
(1) 周朝有统一的尺度21.5 cm;公元前350年商鞅制定秦尺23.1 cm。已见齐燕楚韩四国出土器物有两种尺度。不过,基于葬器和墓穴可以判断齐燕楚仍用周尺,韩则不晚于韩桓王 三年(公元前270 年)改用秦尺。楚国九连墩M2为夫人墓,有出土器物适用秦尺,但圆鼎等并非秦制,或许母邦为韩国;葬器适用周尺:椁室高1.62 m七尺半过0.7 cm,东室和西室内空长4.3、4.28 m 二十尺,腰坑深0.43 m 即二尺,等等。通常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就尺度而言只是秦尺替代周尺。
(2) 鹿邑长子口墓、宝鸡石鼓山M3和M4的器物适用周尺21.5 cm和商尺19.7 cm,前者更有适用先周尺18.5 cm的四件玉戈。据此可知鼎革之后殷商族属遵从周朝制度,以及猜测微子与周朝的关系。
(3) 偃师二里头使用夏尺15.8 cm,武汉盘龙城、江西大洋洲以及陕西汉中等淮河以南地域在公元前1200 年之前也使用夏尺;三星堆K1 和K2 以及郑州窖藏有夏尺和商尺的两类器物。据此可以理解夏朝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夏商关系。
(4) 距今4500年之前的大汶口文化使用夷尺17.6 cm,其后龙山文化使用夏尺。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济南焦家遗址南区大墓M57和M55的葬器及陶器适用夷尺,而北区五座大墓全部被毁,简报介绍的M17适用商尺。又如,山西陶寺适用先周尺的大墓被毁,但邻近地域已经使用商尺。或许,据此可以判断政权属性的变更。
因事触发,去年9月8日后课余全力研究三代尺长。学界只是依据器物实际长度和文献记载的尺寸来计算尺长;不过,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所说“鲜有数值相符者”;我注意到“制作时使用尺件意味着器物有尺寸,确定尺长就是寻求若干数据的公因子”。在得到周尺21.5 cm、商尺19.7 cm 之后,决定迅速在博客予以公布,继而说还有史前尺长15.8 cm 和18.5 cm;11月告诉朋友海岱地区使用尺长17.2 cm (有误,应为17.6 cm)。
这样的工作没有实质性难度,只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已。倘若去年有人突然公布周尺21.4 cm 或者21.6 cm,并辅以大量的“基于实物测绘设计图并注明制作偏差”,那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在恐惧驱使之下,我快速而细致地展示自己的工作。当然,烦心之事颇多,进展总是滞后于预期;曾与博友说“元旦后方能安心研究史前尺长”;实际上2月1日才开始说“武汉盘龙城和偃师二里头适用夏尺”。2021 年4月25日贴出“山东大汶口文化曾使用尺长17.6 cm ”,网上搜索未发现他人进行类似研究,真是轻松不少。曾见非实名博客转载我的博文,对其“没有标明出处和原作者”也不以为意。
利用尺度考古断代,博友认为“这样的事一定是常识”;不过,今年九月之后致信“与博文引用材料相关的”多位学者专家,仅一位青铜器专家有所回应。与材料和生物等学科相比,“考古和历史”界对新观点、新方法似乎不够敏感。
我应该安心读书写作,而不是努力劝说别人相信“常识”。Sir Ronald Ross 说得好
The world requires at least ten years to understand a new idea, however important or simple it may b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