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再说遂公盨(豳公盨、燹公盨)

已有 9508 次阅读 2021-11-11 11:01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2098日起课余全力研究三代尺长。商朝尺度19.7 cm 是肯定的,所替代的尺长15.8 cm或许属于夏朝。确定夏朝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夏商关系是春节以来的研究目标。

历史知识欠缺,读书研究常有些困惑;偶尔也写几篇“以尺鉴宝”来化解心头的烦闷。其设想是,器物如果准确适用后代尺度则不是真品。如方鼎和铜钺准确地适用周尺21.5 cm,不是商朝的;现存《步辇图》纵38.5一尺二寸五分、横129.6 cm四尺二寸过2.4 mm,适用尺长 30.80 cm而不是29.6 cm,初唐真迹的可能性不大;等等。

不过,自己不能接触文物,只是凭着文献介绍的数据和图片而测算,但实际情况复杂,如古人的尺件和制作以及今人的测量和绘图都可能存在偏差,故而只对学界存在争执的器物测算适用尺度,以供专家参考。 

DD.jpg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铭文98()介绍大禹治水及以德治民[1-4],曾作广泛宣传,亦有少许置疑[5],文[6]已有所答辩。铭文中“德”六见,而中间四字写反,想来是疏忽;“民、好、用” 皆四见,则字体大致相同。对遂公盨的科学研究似尚未开展,如材料组分及范铸方式、外包土体和草席的可能来源及年代等。

注:有说铭文最后一列第一字下方还有一字: "又"[2] 或“甾()”[7], 共有99 字

[1]  李学勤.  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4-12+89

[2]  裘锡圭. ■公盨铭文考释. 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13-27 

[3]  朱凤瀚. ■公盨铭文初释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28-34 

[4]    论■公盨发现的意义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35-45 

[5]  魏伯河. 古遂国与“遂公盨”.春秋, 2012,(2):54

[6]  杨德乾. 豳公盨辩伪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8):30-37

[7]  凌知易,朱祥林. 有关公盨的几点看法. 杭州文博, 2006,(1):51-52

TTU.jpg

文[5] 为宁阳县政协组稿的“齐鲁明珠——宁阳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其最后一段复制如上。

笔者觉得,范铸青铜总是要使用尺件的。基于网上资料判断遂公盨适用尺长22.5 cm:口长24.8 cm一尺一寸过0.5 mm,高11.8 cm五寸5.5 mm,所过为1/4 寸;图上测算口宽约八寸18.0 cm。不过,笔者所见图片或有变形而判读有误,遂公盨的适用尺长尚待博物馆确认前文所说底板厚约5.5 mm 有误。将铜盨近似为长24.8、宽18.0、高11.8 cm的长方体,侧面积为1010 cm^2,而底面积为446 cm^2;重2.5 kg 意味着体积300 cm^3盨的平均厚度约2.0 mm。不过,底板上有阴文铸铭,想来要偏厚一些——取决于内芯和圈足芯之间的铜垫片厚度。

能够实际测量才好呢。若宽度约18.0 cm即八寸,且盨盆或圈足有一侧的内深取整,则尺长22.5 cm 的判断就能够成立。

[8]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眉县文化馆杨家村联合考古队.

    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 文物, 2003,(6):4-42

[9]  杜传敏, 张东峰, 魏慎玉, 潘晓庆.

     1989年山东滕州庄里西西周墓发掘报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1):91-106 

周朝尺长21.5 cm 似乎没有疑问陕西窖藏出土西周晚期逨盘,铭文327 个字。通高20.4、口径53.6、腹深10.4、圈足径41、兽足高4.2 cm,来自“考古”网站;简报中数据是口径53.6、通高 20.4 cm,重18.5 kg [8]。

TTU5.jpg

逨盘适用周尺21.5 cm:通高九寸半欠0.25 mm,口径二尺五寸欠1.5 mm,圈足径一尺九寸过1.5 mm,兽足高二寸欠1.0 mm。腹深五寸3.5 mm偏差稍大,或与口沿向内倾斜有关。依口径和通高分别调整线条图的纵横比例,使A4 页面上 1 cm 为一周寸。显然,兽足高二寸稍欠与通高协调,而底径与口径协调;原图想来准确,简报[8]中图38纵向偏长或是制版差错。 

TTU1.jpg

从上图可以看到,逨盘高六寸半,口沿宽一寸,即口内径二尺三寸;从口外缘测量则盘深五寸整。此外,西周史墙盘有铭文284字,通高16.2 cm 七寸半过0.7 mm,口径47.3 cm 二尺二寸整,深8.6 cm 四寸整。此前多次说过,器物精美则尺寸严谨。

以下三件器物出自山东滕州西周早期墓葬[9],似乎尺寸精度稍差,但适用周尺的判断能够成立。线条图不再贴出。(M4:1, 下左)通高21.3 cm 一尺欠2.0 mm、口径12.8 cm 六寸欠1.0 mm;腹内径一寸半、底径三寸半。

TTU2.jpg

铜尊(M7:5, 上右)通高25.1 、口径19.6、底径13 cm。通高不整,口径九寸过2.5 mm,底径六寸过1.0 mm;深九寸半,腹径五寸。铜簋(M5:2,下)通高17.3 cm 八寸过1.0 mm、口径21.3 cm一尺欠2.0 mm;簋盆高六寸、圈足底径八寸。在西周时期,今山东、河南与陕西同使用周尺21.5 cm,这似乎没有疑问。

TTU3.jpg

  建议博物馆补充公布遂公盨的口宽和内深以及圈足的相关参数,以确认范铸时使用的尺长,为时代判断提供佐证。我们都是知道,从形制和纹饰可以判断出土器物的年代,但不能判断购买文物之真伪——技术和信息已使得制作如此器物没有任何难度。


附录:2021-01-27 贴出的博文“ 鹿邑长子口墓的器物尺度及墓主身份 ”曾说,“铜盘线条图与高12.4、标尺5 cm 协调,而与口径31.5 cm一尺六寸0.2 mm 不能协调。笔者在某网站购得发掘报告[1] 电子文本,但缺乏彩页图版,且尚未找到该铜盘的照片。图和数据何者差错,不能确认,特此致歉”。

TU2.jpg

 TTU4.jpg

想来可笑,其时手中就有《中原文化大典·青铜器上》,第478 页介绍铜盘,且有底径17.7 cm九寸欠0.3 mm,与线条图完全协调呢。从照片判断,口沿宽约1 cm 即半寸,因而线条图口内径一尺五寸准确。总而言之,线条图除口沿宽度绘图有误,其余部位准确。

长子口墓出土大件玉器适用先周尺18.5 cm 和商尺 19.7 cm;铜器多适用商尺,两件无铭的圆罍、圆鼎以及全部陶器适用周尺21.5 cm。墓主极可能为西周初年入葬的微子启。

补注:小件玉器可能随料制作,单件陶器可能随意制作,不过多数器物都是有尺寸的;范铸青铜器需要制作多个外范和内芯,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得完全协调才能合范而浇铸铜液。

下图是笔者使用的茶杯。通高 83.0 mm,外径107.5 mm,都是不整;不过,内深76.5 mm即 3 英寸;底圈微有倒角,外径63 mm 稍过即2.5 英寸;下方内径102 mm即4 英寸,而近口部内壁微敞,照片所见口内径已达到103 mm。茶杯适用英寸,却是Made in China。

748D48CC-68D8-417A-9FFC-13C36DF88333.jpeg

31909F28-3DC3-422F-A4BD-54C3B25A088F.jpeg

确定器物制作时使用尺度,需要知道控制部位的长度。就茶杯而言,口内径、底外径以及深度尺寸取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1856.html

上一篇:以尺鉴宝:遂公盨与大禹治水
下一篇:器物自有尺度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7 许培扬 李宏翰 谢力 郑永军 杨学祥 杨正瓴 李学宽 张晓良 刘钢 蒋力 姚小鸥 赫荣乔 范振英 宁利中 李毅伟 杜占池 李务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