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以尺鉴宝:遂公盨与大禹治水

已有 5422 次阅读 2021-11-8 17:28 |个人分类:以尺鉴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文说夏朝和商朝曾长期共存,大禹治水“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也可能与黄河对夏商争斗的影响相关;大禹是传说中人物,是周人塑造的“夏族代表”。其后在网上搜了“大禹治水”,得知保利博物馆2002年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铭文98字介绍大禹治水及以德治民。专家判断器物为西周中期,而此前关于禹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两件春秋时期青铜器,且言辞简略,故而遂公盨的学术意义重大

[1] 李学勤.    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4-12+89

[2] 李零. 论■公盨发现的意义. 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35-45 

研究遂公盨的论文很多。因有文章置疑器物真伪,觉得该确认其适用尺度是否为周尺21.5 cm。笔者所能找到的介绍都是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照片很多,但缺乏标准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也没有找到线条图。

DD.jpg

A.jpg

不过,CCTV 有视频介绍,在平板电脑上来回播放几次,截出几张图片,似可判断“范铸遂公盨时使用的尺长为22.5 cm:口长24.8 cm 一尺一寸过0.5 mm,口宽八寸;内深三寸、圈足深二寸,而11.8 cm 五寸5.5 mm即底板厚度1/4 。盨体外侧纵向:口沿1/4 寸,其余五段或许各为一寸。当然,图片可能有所变形而判读有误。博物馆最好给出测绘图供大家研究。

下图是李学勤先生作器物鉴定。基于口长 一尺一寸可以测算口宽八寸。

TB.png

TA.png

 周朝的尺度过去说法较多,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介绍了清朝学者推导的周尺有十个长度,在18.8~25.9 cm之间(P70);其中25.6 cm 出现两次,而没有尺长在20.8~21.9 cm 之间。不过,因有传寿州出土的战国尺22.5 cm,而秦汉尺23.1 cm 是早已确知的[3]或许有人认为周尺就是22.5 cm

[3] 陈梦家. 战国度量衡略说. 考古, 1964,(6): 312-314

笔者已确认周朝的尺度为21.5 cm测算的器物数以百计。如[2] 提及的史墙盘(西周中期恭王时期)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窖藏出土[4]通高16.2 cm 七寸半过0.7 mm,口径47.3 cm 二尺二寸整,深8.6 cm 四寸整。西周似乎不会有尺长22.5 cm的地域;春秋战国期间,秦国(或许还有韩国)在后期使用尺长23.1 cm,其余各国皆使用周尺至国灭。

[4]  陕西周原考古队.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 文物, 1978,(3):1-18+98-104

8775D1D9-2351-469E-BB19-1DFFFCF64D05.jpeg

遂公盨不适用周尺21.5 cm。容我直言,仅以铸铭而非刻铭、纹饰及形制判断器物为西周中期,证据似不够坚实;最好能找到“出土明确且适用尺长22.5 cm的西周器物”以作旁证。拥有实物的博物馆进行如此测算是容易的。假如,当然只是假如,不能找到出土明确且适用尺长22.5 cm的西周器物,就应该更仔细研究这件遂公盨此外,夏朝总是存在的,但《史记·夏本纪》所载并非全为事实,大禹或许只是传说的治水英雄——那些具体翔实的事迹难以口耳相传千年,而下面“遂公盨的铭文”与夏朝的存在并无直接关系。


E.jpg

从文[1] 复制,以通行文字写出。多篇文章指出“铭文的格式和用字较为特殊”。

顺便说一句,美国出土的“宣德金牌”,直径7.6 cm 三英寸稍欠,乃赝品,并不能用于证明郑和船队到达美洲,参见“对一块有铭圆形铜板的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1478.html

上一篇:从郑州窖藏青铜器再说夏商关系
下一篇:再说遂公盨(豳公盨、燹公盨)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6 李宏翰 杨学祥 杨卫东 段含明 杨正瓴 范振英 姚小鸥 李学宽 张晓良 郑永军 杜占池 刘炜 许培扬 陈蕴真 李毅伟 李沣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