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心理依托效应 精选

已有 7326 次阅读 2021-8-3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生,有高潮、平潮、低潮。处于人生的高潮,个体精力充沛、斗志昂扬;处于人生的平潮或者低潮,个体可能会感到百无聊赖、精神萎靡。当然,人们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例如,很多人觉得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充满生机和挑战;有的人则感到每天都在重复以前的日子,没什么趣味、没多大意思。

如果个体觉得人生无趣、生活无聊,那么,这是一种非常不妙的状态。此时,个体需要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是某个事物或某项活动,它是个体的精神依托。个体在平淡生活中需要某种刺激寄托自己精神、找到人生乐趣的现象,即为心理依托效应。

实际上,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空虚、无聊的情况,从而,也都需要自己的心理依托。

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一所教学质量很好的寄宿制学校读书。但是,他总是不想去学校,也就是存在人们常说的厌学问题。家长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每天下晚自习时开车把他接回家,第二天早上再开车把他送到学校。有一天,家长临时有事儿,晚去了10分钟。他等得烦了,就在运动场转悠,看到几个其他班的学生在练拳击,他很有兴致,也借别人的拳击手套打了一阵儿,不禁喜欢上拳击了。他要家长给他买拳击手套,说以后晚上不用来接了,他想住校(他有铺位,以前中午也是在学校午休的)。家长问清情况,给他买了拳击手套,他也非常愿意上学了。

一位退休工人,在郊外的荒地上开辟一块儿菜地,每天去种菜,风雨无阻,晒得皮肤黝黑。他儿子说:“老爸,我们家有钱买菜,你不用去荒地种菜了。左邻右舍都说我们家呢!”退休工人不为所动,依然天天去种菜。后来,大雨冲毁了他的菜地,他无法种菜了。接着,他隔三差五地生病,吃了不少药。再后来,他又在荒地上开辟一块儿菜地,每天去种菜,风雨无阻。他的身体、精神状况都很好。

因此,人是需要有所依托的。没有心理依托,个体就疲了,甚至就病了。心理依托的刺激(活动),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自尊,可以实现个人的主体性。

一些中年人,为了表达孝心,把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对父母说:“你们啥都不用做,坐在家里享福就行了。”其实,这样的父母很难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心理依托,无法体现价值和自尊,不能实现主体性。如果交待父母每天给家里的盆景洒水、把桌椅擦擦,他们会用心地做这些事情,并由此体验到幸福。

一般而言,个体只要有依托的刺激即可,依托的具体事物、事情可以不用特别讲究。然而,如果依托的对象不太合适,那就需要调整或干涉了,例如,现在的一些人把手机当成了依托对象,甚至出现手机成瘾,这显然是不妥的。

很多老同志退休之后,养花、作画、写字、打拳、唱歌、跳舞,这些都是他们的心理依托,也是很好的、健康的心理依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98229.html

上一篇:社会比较效应
下一篇:沙滩耕耘
收藏 IP: 116.9.46.*| 热度|

6 杨正瓴 柳林涛 张晓良 闵应骅 晏成和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