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二十多年前,谢益宽教授提出了经络的神经学说,认为经络现象是由于脊髓中的某种“功能细胞柱”所致。由于那个年代神经科学水平的局限,人们并没有领会谢教授理论的精髓。如果改用今天的神经科学原理描述,谢益宽教授这个理论可以改写成:经络现象的基础是脊髓神经网络。
随着我们对濒湖脉学所描述的经脉本质的讨论,谢益宽教授经络理论的光辉将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濒湖脉学中《四言举要》部分。
**************
四言举要
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著
明荆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
【现代读者看到这两行作者栏,可能就已经懵圈了。现代文章中,这一栏通常会写出作者姓名、头衔和单位。譬如某某博士,某某大学某某系。古人用的是另外一种格式,如果熟悉了也就懂得了。
首先,是时代。同姓名、同职位的人或许有许多,因此首先要标明作者属于哪个时代。本书原作者系宋代人,而改编者是明代人。熟悉历史的读者会知道,宋代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明最鼎盛的时代。宋人所著的内容,可信度要高于此后的著作。与此相比,明代的中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贤者根据新的发现和体验,加以增补还是有可观之处的。
其次是地方,本书原作者是南康人,改编者是荆州人。至于这两个地方的地理,查南康位于江西赣州以西,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置南康县。荆州则位于湖北中南部,古亦称江陵。春秋时楚文王建都纪南城,称郢都。三国时期魏蜀吴曾争夺此地,关羽曾于此驻军。此后曾为六朝古都,且出生自孙叔敖至张居正的宰相共计138人。
再接下来是号。古人治学,常不以自己姓名宣扬,而是以自己的号。因为姓名是父母所赠,号则是自己求学所得。原作者号紫虚隐君,由此号可知是道家人物。作者也的确是道士,同时也是医术高明的医者。改编者号月池子,由此号可见,李时珍这位父亲是儒、道之间的人物。
在姓名之后,古人还有“字”。字的形成通常较晚,不同于姓名的始于父母,字可以来自老师、朋友甚至自己,以作为平时称呼之用。过去,父母叫孩子通常是姓名或小名,老师同学通常称名或字。字也可以修改。本书原作者字希范,改编者字子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