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坚定的石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yq721 读博是件快乐的事,因为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

博文

给科学时报的建议——寻找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已有 3133 次阅读 2009-3-18 13: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季羡林先生总结胡适先生的功绩时,提到了重要的一条,就是胡适先生推行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学术研究没有“大胆假设”的魄力就没有创新,也是“小心求证”前提。我们的教育却是尽力压制学生“大胆假设”的魄力。比如,有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对他的老师说地球是方的,惹来的是老师的臭骂;其实当孩子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何不给这个孩子一些书籍,让他自己去查证呢?(以上的示例也算是大胆假设的,求证起来应该也可以做到)。

以上一段话,是在读了科学时报317的长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在何方》后想到的。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中发言者是否缺失了些人物,那就是教育家们所畅谈之“创新行人才”的受体——学生本身。该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还没有定论,但是如果这样的报道还是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还是不能吸引他们从游戏中走出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仍然起不到多少实际的效益。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仅是我们的老师们,甚至还只是高位者的大脑里、口头上挂着的口号,而不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恐怕“路在何方”的疑问三十年后依然存在。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分析为何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恐怕更重要了。那么我们的科学时报不去尝试着寻找极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呢?让他们从埋头做事中也抬会头,让他们自己也思考自己所设计的成长之路是否能够走向所谓的“创新型人才”吧。开设主题为“创新型人才之自我培养”主题,首先广泛的从各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征集吧,也许没有多少文采,不过总会写出一些心声,写出一些我们这个时代学生所期待的培养模式吧。

让我们姑且假设中国每年五万名博士研究生中有那么几个创新型人才,借着科学时报的影响力来小心求证,甚或可以通过配套给出一些科研资助经费(审核就真的可以请那些知道什么是创新型人才的老师们来评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9417-221072.html


下一篇:浅谈宏思维能力之自我培养
收藏 IP: .*| 热度|

2 唐凌峰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