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的是实验研究,写文章最重要的是实验数据。第一手实验数据,原始目的是为了开发一项新技术,要进行实验室小试工作,因此实验是对着应用目标的,这个时候为2009年下半年。在2010年上半年,根据获得的实验室小试数据进行新技术的原始设计,同时对一次数据进行二次整理,比如实验中产生的产物进行后续深入分析、对一次性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对各种产物之间的形成机制进行关联分析。而在2010年下半年,为了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将工作重心转到一个以基础数据为主的课题,而不是将已有实验室小试数据成文,因为当时陷入一个误区,总以为实验室小试目的形成的文章会被拒稿。
2010年12月上旬参加完国际会议归来,严重受了打击,首先是羡慕国外科研一年里可以有九个月时间花在自己的课题上,其次是能够和很多有思想有激情的同行交流。那时我又想起读博之初一位老师跟我说的:在国内将研究做好的,可以在国外做得很好;在国内可以将研究做很好的,在国外则可以做到顶尖。谁又不想将研究做到顶尖呢?我在2010年只有三个月时间花在基础性质为主的课题上,其余时间都在做技术研发设计,离我成为顶尖科学家的目标相去甚远。于是,我想放弃当下的博士学位,直接通过雅思考试到国外新读一个博士学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过雅思。
于是2010年底到2012年2月,超过四十天的时间里,我首先将雅思单词背完,并计划在2-4月着手做雅思考试题。而打乱这个计划的,是我的导师在大年初二发的一个邮件:写一个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我不会拒绝我的导师,因为他对我很好;让我觉得自己难以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是,我所呆的课题组环境——一个让我伤心的地方。所以,我就将写好那个基金申请书当做为导师做的最后一件重要任务。
写好基金申请书,阅读大量英语文章是必须的。此时我却发现,在背完雅思单词后,我全文阅读一篇英语文献只需要两个小时,而以往我需要一天时间,而意思上还难以把握。那时,除开专业术语需要查询,通篇就能够如同阅读中文一般流畅,正是此时,我突然觉得背单词之精妙,不知不觉我的自信心增加了。
由于基金申请书整到了三月初,如果准备四月份的雅思考试,时间太仓促,并且很多学习计划打乱。此时我想起2010年整理的数据还没有形成文章,那就再在走之前为课题组留下一篇好文章吧。于是,四月和五月里,我延续写基金时形成的安静心态,直接整理好两篇文章,并且是直接用英文写作,而不是写成中文再翻译。写文章时,我有一个比较大的纠结之地:在网上说,直接套用他人的句式,也是一种剽窃;为了避剽窃之嫌,虽然我非常想模仿重要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但是我还是通过单词顺序、时态、连词位置、主动态表达等变动,争取不直接套用原有句式;而这样做,甚是费脑筋,压力很大,为了释放压力,我几乎是写三天就要出去钓鱼一天。
文章写完,又接到一个新的申请书撰写任务,于是文章被拖到暑假。
就像我之前写的帖子一样,我要非常感谢2011级研究师弟们。在2011年的暑假里,正是他们的积极状态,让我看到在国内做好研究的希望——好好的带着这些积极的师弟们,走在科研一线,两三年后就会形成良好的讨论交流氛围。所以,我在暑假又彻底放弃出国重新读个博士的想法。而是在暑假里安心整理论文,而此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为我的处女篇找一个好的期刊,通过半个月的搜寻,最终确定《bioresource techonology》为目标期刊,这是艾斯维尔数据库的,按照小木虫期刊点评的说法:接收快,拒绝更快,对语言要求高,表达不到位,直接拒稿。我对处女篇的数据和分析尚有信心,觉得适宜在此刊上发表,但是对于自己的语言有担忧,特别是我是将别人的句式打乱而成,可不能变成邯郸学步啊。正是在此种心态下,我将稿子送到外面英语润色公司进行修改。
英语润色公司,只会对语言表达进行润色处理。
处女篇的经历是:八月底投稿,九月底拿到大修意见,花了一个月时间修改,十月底再投,两天后接收。大修意见,没有对语言方面的修改意见;首先是肯定我的工作量,即使研究对象极为普通,所给意见最多的地方是,让我将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于是,十月里,从国庆节开始,我就在绞尽脑汁深入解读我的数据,将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信条发挥到极致。大修完后,我看了下全文,Result & Discussion部分几乎全部变红,我的修改意见回复稿足有40页。大修完后,离最后的提交日期只剩一天,也来不及送出去润色了,也就直接提交;当时很忐忑,生怕要送回重新修改。结果还没到我焦急等待回复时,就传来被录用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目前此文已经见刊,处女篇虽然投稿到录用再到见刊时间都在课题组内创造了记录,但是处女篇成文时间拖得太长,对此我要检讨。
处女篇反复修改其实也就两轮。第一轮是投稿前的语言润色,第二轮是审稿意见回来后的大修。而没有网上说的上十个版本。毕竟,对于论文来说,创新点最重要,想法最重要,语言是其次,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想法即可。我将我未润色的初稿请国外的同行老师审阅,他说,虽然语言表达是有些问题,但是依然会被《Bioresource Techonology》主编看重,毕竟我的idea已经到位。所以,我在此要强调,论文最重要的是idea,其次才是语言;如果觉得idea已经到位,就是花钱润色一下语言也值。
处女篇,我敢在一开始就用英文写,得益于之前海量阅读,以及能够找到主要参考的经典文献。这便是给Anne网友意见之第四条。参加国际会议可以学习很多东西,首先是要锻炼听力,这便是第二点意见的来源。最近在审一篇稿子,发现其语言表达非常地道,再看作者,是本领域最牛逼实验室的成员之一,于是想参考科学网武夷山老师的建议“看文章要查单词,最好用英英词典,从词源上把握表达的准确”,这便是第三点意见的来由。
最后附录,一时兴起而作给网友的五点意见。
个人经验啊,仅参考。
第一,腾出40天左右的时间,什么事都不做,包括科研,就用这四十天时间将雅思的单词全部记熟。我在未背雅思单词前,我看英语文章,每句话都有新词;背完雅思单词,一段话才有一两个专业术语,这种明显成长的成就感,让我不再惧怕。
第二,坚持每天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最好是一直是英式口语,或者是美式口语,不应该在英式与美式之间切换。听的英语,建议不要看有剧情的电影,而要看讲解风景、动物、植物、历史等,没有剧情的纪录片,比如我最近就在看bbc拍的《英国历史》,重温之前的《美丽中国》,刚开始可能需要中英文一起看,看到第二遍之后就会是只看英文了。
第三,最好是选英国或美国出生的作者所写之文章,并且这些文章一定要是经典的,作为自己必须仔细揣摩三遍以上的文章。建议采用英英词典,一个个单词查词源,了解作者为何要用那些单词,了解词源,其实就是在用最为专业的表达来表达想说的意思。
第四,海量看论文,特别注意同质性研究,不同作者表达上的问题,比如看到同样类型的图片,然后看看不同文章是如何分析的,用了什么单词,连接词是什么,句式是什么,哪一个表达让你觉得意思最为明确,如此,你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英语思维了。
第五,最为关键的是态度,不可太着急。不要想着有提升的捷径,就是语言天才如林语堂,都必须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英语应用,否则他很多文章就都写不出来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