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志打造中国民间第一战略智囊团的
很赞同
在我眼中,我的导师就是我的引导者。但是在其他研究生眼中可能没有这么高的评价,对研一的学生,导师被人看成是leader;对研二的学生,导师可能变为tutor;而对于一般的博士,导师应该是Advisor。不同人眼中,导师有这么多层次,个人以为源自于学生随着认识的增加,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改变,到了一定时候导师的角色就随着学生的主观感悟而在变,导师顺应学生的状态给出的培养方式也在变。
首先,研究生的第一年,特别是第一个学期都在上课,更多的时候都在熟悉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导师做好leader即可,还无法给出具体的指导。但是经过第一学期,学生眼中看到的老师会出现划分:白天虽上课,但是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组的讨论会,积极与前辈们交流,晚上加班学习知识,这种学生很快会被导师安排正式上手课题前的预研项目,既然是做项目,导师会要给出更多的直接指导,导师会让学生能够跟着他的指导走上研究之路,这是因为学生态度的主动而自己将导师就从leader变成了tutor;另外一种人就不多说,白天上课,晚上娱乐,不怎么上心学习,不怎么主动表现,自然就没有被老师观察到他学习态度的变化,试问学生对自己的事都不上心,老师又有何办法,导师做好leader即可。
其次,只用一个学期就将导师升格为tutor的学生,只要思路宽广,又很有悟性,说不定在第一年的下半学期就会将导师升级为advisor,到了这个层级,导师已经是接受学生,并开始欣赏学生了而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学生只有到了课题方向确定,课程上完后的第二学年才开始逐渐因为接受导师更多的指导而将导师升级为tutor的。
以往,两年制研究生,读了第一年,第二年第一个学期都是在找工作,第二个学期才正式做点课题,这种学生主观能动性再差点,估计导师永远是leader了。现在改成两年半,学生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安心做研究,导师自然会承担起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的。我的导师就是意识到了这个角色,所以他已经召集课题组核心成员商讨目前研一学生下半年的培养计划,确保就是再懒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指导。所以,我相信以后研究生都会认为我的导师做到了tutor。
跟我同一年进入课题组的硕士上半年毕业,从去年上半年的Seminar开始,导师就督促着他们上手做课题,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还通过Meeting制度,具体而详细的解答学生在研究中的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生日常问题的解决,还推动了核心博士生带研究生的小组制,原本课题组相互学习的氛围就非常好,有了小组制,研究生任务加紧,博士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见习了团队负责人的角色。所以我敢肯定的说,跟我同级的两年制硕士至少是当老师为tutor的。后面进来的硕士或博士就基本上是我一手选拔的,性格上就对路,通过前期的引导,即使是硕士毕业时我都可以让他们将导师升级为advisor的。因为我招收了情商高,主观能动性好的学生,在前期培训中还教会了他们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
以上种种都是我主动的给自己找事,通过一些工作将导师理想中的课题组运行状态给整治出来的。我想我从第一年开始导师就开始欣赏我了,等到我将课题组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好——从大二学生到博士生培养一脉相承,或许就是导师离不开我了。在课题上,从我知道所做课题是课题组主要要发展的方向后,就已经明白导师对我的信任;今年共同写重点基金申请书时可见一般,我对我所负责的部分提供的建议导师都认真考虑并几乎全部吸收;目前正在做的几个技术研发项目,我随时打电话给老师都能给予建议,有时他看到了什么也都会直接打电话通知我的,很多疑难都是在跟他协商中解决的。一旦等我将我的研究课题独挡一面时,嘿嘿,课题组团队建设与课题研究上的两方面工作绝对可以保证导师离不开我。我想留校,导师一定会动用他的人脉资源;我想出国进修,也会积极给予建议或者帮助我联系的。哪里又有必要担忧自己工作上的事,反过来因为不用担忧未来工作之事,自然而然我更加能够做好我的工作了。
当然,我能做成这些,源自于一个好的平台。首先我们是985学校,本科的教学就很系统及深刻,学生也都肯学,自然素质好了;对于我们来说,同等档次的学生有浙大、上交、西交的,以上学校的学生不来我们这,所以我们就必须重点招收本校学生了。进来的原材料就好,制造出好的产品还成问题吗?其次,我们所在课题组下属于一个业内处于鼻祖地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好。再次,学校也非常重视精英型本科生的培养,学校专门开设了一个名字叫“启明学院”的创新型本科生培养基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创建培训计划,同类的有浙大的竺可桢学院、北大的元培班、复旦的一个创新学院等等,而我们课题组正是这个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连贯性培养上我们有了更好的平台,以上说的实现大二学生到博士生培养的连贯性即是靠这个平台实现。
虽然有了以上的硬软设施,能不能利用好,还得依靠学生自己的态度。如何让导师欣赏你,依靠你的主动;让导师离不开你,就需要你有智慧的主动了。关键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我们学校的一贯作风:“不等不靠,积极去要”,只要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导师做起引导者Guider也轻松,也会变得必然的。好导师遇上好学生,会做出怎样好的成绩可想而知啊。先让自己成为好学生吧。
我正向着让所有进入课题组的研究生都将导师当做Guider的目标迈进。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以为困难都是我们不行动时所假想的,当你一开动你的大脑和双手,这个世界绝对没有困难。相信这一点你就会做到让导师欣赏你,让导师离不开你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