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学术建制

已有 3476 次阅读 2018-8-28 12: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建制是因学术活动的持续开展及学术内
容的不断深化和丰富逐渐形成的与特定学术内容
相适应的一系列组织、规范和制度,是学术的建制
化结果。其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为学术活动的开展
提供一系列资源、规范、权力和共同体的支持,能够
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章对学术活动予以规制,而
且还是学术本身身份得以确认的法理依据。它集相
对性与绝对性一身。


[1]张晓琴.哲学与文学的“奇怪建制”——陈晓明学术思想论略[J].当代作家评论,2017(04):44-52.
[2]周勇.中国学术生产的现实情怀与学派建制[J].探索与争鸣,2017(02):39-42.
[3]阿西娜·赛利亚图,徐波.民族的、帝国的、殖民的和政治的:英帝国史及其流裔[J].全球史评论,2016(01):14-50+394-395.
[4]程郁.近代以来“国学”思潮中关于传统学术态度的变迁——兼论现代教育中的学科建制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5(05):6-11+16.
[5]陈凡,成素梅.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及其走向——陈凡教授学术访谈[J].哲学分析,2014,5(04):155-167.
[6]宋燕.论大学教学的学术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4(08):50-55.
[7]韩彩英.论近代科学之社会建制的中世纪学术文化基础[J].贵州社会科学,2013(11):141-144.
[8]朱洪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建制及治学精神[J].史学史研究,2012(03):58-70.
[9]叶隽.歌德学概念的溯源及其学术建制内生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04):1-11.
[10]甘会斌.大众学术:中国学术建制化的困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0-15.
[11]甘会斌.大众学术:中国学术建制化的困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08):68-78.
[12]雷志松.民国时期的林事改进:科学研究与学术建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98-101.
[13]乔志强.学术建制与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学[J].齐鲁艺苑,2007(03):9-14.
[14]李强. 中国近代地质学建制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15]姜玉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学术建制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04):291-311.
[16]段耀勇,吴立志.学科建制化视角下的中国消防工程学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6):53-56+1.
[17]杨燕迪.音乐学术与规范建制:回顾、思考与建议[J].音乐研究,2003(04):71-75.
[18]张九辰.中国近代地质学学术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06):596-602.
[19]段耀勇. 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问题的探讨[A]. 中国消防协会(China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200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消防协会(China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2003:3.
[20]李刚,倪波.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现代性与学科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04):13-16.
[21]丁为.学术规范与匿名审稿建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04):9-10.
[22]杨乃乔.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倾向与比较文学的本科建制[N]. 中华读书报,2001-07-04(022).
[23].关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实行中央银行建制的具体建议——外国中央银行学术讨论会综述[J].金融研究,1981(10):16-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131496.html

上一篇:作息时间表
下一篇:有关主题识别的一些论断
收藏 IP: 111.187.3.*|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