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写作中的取舍、展开、铺陈与深化

已有 2504 次阅读 2019-4-2 09:34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上周末写了一篇小文。小文记述看到的一件小事,自己感觉很满意。动笔时只想写成趣闻妙事,顺便解释其原因,科谱一点小知识,连题目都没有拟定。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记述的客观事物拟人化起来,寓意了一些人生启迪,于是拟定题目为《蔷薇,知错就改》。写作中还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个拟人化比喻小句,写出来之后,感觉对于全文可有可无,斟酌推敲之间,意识到比喻小句其实蕴含了人生哲理,比启迪更深一步,于是保留比喻小句,用作伏笔为最终结篇预设引线,从而把全文连为整体。小文也从动笔时设想的记述体蜕变成了夹叙夹议的哲理小品。

很多人害怕、逃避写作,犯有写作焦虑症,或轻或重。这些人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可以写出洒洒万语的科研报告,申请课题或接受成果评价,除此之外,碰到一般写作就会犯怵,一肚皮的话,却不知从哪里说起,不知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或者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却三言两语说完,再无的可写。迫不得已,找篇样板文章照葫芦画瓢,结果连一篇个人简介都写得流水帐一般,毫无特点,读起来味同嚼蜡。总之,提起笔来就感觉语言贫乏枯燥,笔涩如柿。

写作焦虑症是中学时代写作文纠结成的病根。本人写作焦虑症不太严重。前几年为了练字,喜欢摘录报刊文章,有时被启发出想法,便顺手记录,信马由缰,事后再看,往往稍作整理就能成文。逐渐地开始独立作文,就一个想法先谋划全篇再动笔成文,大多写完就束之高阁,至多网上贴发出来就完事大吉了,很少琢磨怎样写得更好。

在《蔷薇,知错就改》小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取舍、展开、铺陈与深化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上需要有所思考,不宜等闲视之。下面就《蔷薇,知错就改》进行一番说明,倒叙一些写作时的所思所想,以期对克服写作焦虑症有所裨益。

111.png

说明:

[1]自然资源厅为会议地点,国土空间规划协调会为会议名称,两者都可有可无。考虑到自然、空间规划、协调等词与将要论述的奇异蔷薇及其启迪有一种若明若暗的联系,蔷薇向上生长可以看做一种空间规划。斟酌再三,决定保留会议地点和名称,意在利用其中的词汇暗设伏笔,同时也表明自己从事的专业,后文将要展开的论点有坚实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增强文章说服力。

[2]观,观察,有目的但不明确,会被某些差异吸引而察觉区别。视,看视,漫无目的,会被奇异的事情吸引而细看,引发思考。临时组合观、视两字,意在提示读者二字含义有所区别。

[3]春树,春天的树。写作“春树”意在增加文学色彩,以便与接下来的后文协调风格。

[4]解释春树可观的原因,并为后文的观察和阐述奠定基础。

上段是全文必要的铺垫。否则直接写成“走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就太骨感苍白了。

222.png

333.png

说明:

[1]“行观之……挤生的结果”,由图可见,蔷薇枝条穿越磁砖底下生出,这几乎是一眼就看出的事情,但这不是观察实际。人们一般从总体概貌中察觉有某种奇怪的东西,先是莫名其妙,再逐一从细节上寻找真相。其间有疑惑猜测,有推理分析,有观察证实或否定,有再见新奇,再疑再探……,电光石火,瞬间完成,远非一眼看出。有人可能一瞥之下就说出结果,感觉再无话可说,其实是忽略了自己的思考观察探索过程。所以要展开来说,尽量详细。这也是克服语言贫乏的有效练习途径。

[2]“蔷微枝条禀……俯就了”一句属于插入语,用以解释蔷薇悬垂倒长的原因,算是一则小科谱,能够使全文丰满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插入语要简炼,点到为止,不宜过度展开,否则不仅累赘,还会造成节外生枝,分散思路。

[3]“戛然……横缝之处”,当初写作“缝之下”,下有下侧、下方、下面等含义,要细致观察才能分辩。当时距离较远,只见到戛然而止,不能分辩更多细节,因此改为“之处”。

[4]“砖下虚空……的间隙”,虚空是砖面翘起的自然推理结果,间隙是虚空的另一说法,用以避免重复,其实也是“空间”一词拆开重新组合而成,从而呼应了开篇处的“空间”一词。

[5]“甚至磁砖鼓…的结果”,补充前一小句,并进一步证明“薇枝穿越磁砖生出”的猜想,虽然使用猜测语气,但的确存在这样的事实。

[6]以比喻语句给出结论,以顺利引出后文议论。其中“误入”一字是写作时灵光突发信手拈来,也正是由这个“误入”想到了知错改错,从而拟过全文题目。

444.png

说明:

[1]当时顺手写下这一个比喻小句,随即感觉对于全文可有可无,似乎删去更显简炼。继而想到,正因向光性体现出来的“心向光明”,蔷薇才“知道”误入,才知错;“心向光明”又是蔷微“改错”的原则和标准。所以,这一比喻小句必不可少,否则导致前文的“知错改错”失于浅显,更无法引导全文深入哲理层面。因此,这个比喻小句看似闲笔,有节处生枝之嫌,其实正是全文的文眼所在。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文眼同样透出文章的灵魂。

[2]“阴暗”既能精准描述室内光线状况,又暗中诱使人们想起阴暗心理之类情状,从而呼应“心向光明”,带出最后的哲理。

[3]“向光性使……更厉害(见《我苗有鞘》)”,又是一则小科谱。以作者亲身经历阐述论点容易让人信服。前文盆栽花草是常识,麦芽试验是作者个人经历,两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向光性一事,这就是一种铺陈写法。其中“见《我苗有鞘》”给出网文链接,以方便人们补充阅读。
铺陈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方法,它直接叙述事情,在书写事物中表达志向。其特点是,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叙说,其极致就是赋体。散布式铺陈,在全文不同段落重复同一语句或小段。段落式铺陈,在全文中用一个自然段落描绘某个主题。递进式铺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具有纵向性。并列式铺陈,全文或整个段落从不同角度、方面进行描述,具有横向性。

[4]“黑暗”与阴暗相近,纯属客观,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

[5]“种子处……暗无天日”,解释种子破土而出的原理,通过阳光灿烂、大千世界、迎光而上等词呼应“心向光明”,进而牵出“知错改错”。

[6]原文没有“知错”一词,写作本文时才注意到这一缺漏。必须补上,否则上一段的“不慎误入”和“将错就错”缺少呼应,下一段的“怕的是不知犯错”则显得突然。

555.png

说明:

[1]稍微铺垫数语,“心向光明才能生机盎然”已经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哲理短句结束全文,意在加深读者印象,同时引人回味。

[2]点明写作时间、地点,呼应题头照片中的拍照时间,间接表明文中内容为观察所得。

2019年4月1日于兰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631-1170997.html

上一篇:起点决定论
下一篇:但使青山埋忠骨 不叫黄叶逐西风
收藏 IP: 221.7.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