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博文

学问与金钱 精选

已有 5645 次阅读 2007-6-27 20:58 |个人分类:学界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俗话说,读书不为稻粱谋,为艺谋不为稻粱谋。这都在告诫人们,读书治学要有不为物质利益所动的精神。在商品经济大潮无孔不入的年代,这种精神诚然可贵,但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是要有一定程度的金钱作后盾的,否则,所谓的“不悔”和“甘坐”就成了“执迷不悟”的代名词。想想时下,还有谁愿意像晚年的孔子那样粗茶淡饭,穷困潦倒,以至于最钟爱的弟子颜回死后,他竟然拿不出棺材钱。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就是说,读书三年而不想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为艺谋”还是“为稻粱谋”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不为艺谋而为稻粱谋,这是指有些人不安心做学问,一心想着挣钱。他们完全把“学问”当作挣钱的手段和幌子,到处圈钱、骗钱。其招数多种多样,比如,办考研、高考、自考等各种辅导班。有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凭着自己的“学问”办起了美术高考辅导班,赢得滚滚财源,不久就买了私家车。办班时,他让自己的研究生全部上阵,结果三年下来,他的研究生虽然跟着他赚了不少钱(当下比起导师赚的钱,他们还是小巫见大巫),但专业知识却几乎一无所获,差点没能按时毕业。还有一种赚钱方式是编书,当然是编各种考试的辅导书。这些人自做主编,但几乎从来不编,而是让别人编。这些辅导书靠着大的发行量可以让“主编”盆满钵溢,笑逐颜开。此外还有作行业部门策划、当政府部门顾问等诸多赚钱招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了能更多地圈钱,总会给头上“忽悠”上一些迷人的光环,如会长、导师、主任之类。有一位教授的名片上写着“……电视家协会会长”、“……城市学会副会长”、“……美学家协会常务理事”、“……系主任”等诸多内容,令人眼花缭乱!

二是为艺谋也为稻粱谋,这主要指有些人既能做学问,又能挣钱,他们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相得益彰。前段时间媒体公布了全国十大富豪教授排行榜,这些教授大都拥有自己的公司,他们走上讲台是“老师”,走进公司是“老板”,也就量所谓的“二老”。这两年迅速走红的“超级教授”易中天也是“为艺谋也为稻粱谋”的典范。他在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应该“艺”有所成,自从走上《百家讲坛》后,便“谋”了很多“稻粱”,为此,媒体也非常关注他的“稻粱”问题。有一次在电视访谈中,崔永元委婉地问易中天纳税了吗?纳多少税?易中天笑而不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虽然也谋“稻粱”,但与整天为着“稻粱”转的第一类人有着本质区别。

三是为艺谋不为稻粱谋。俗话说,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这类人偏偏能经受住金钱的考验,潜心治学,心无旁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且能在“艺”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而这种成就又在客观上给他们带来很多“稻粱”。同样是编写教材,这些人由于知识渊博,造诣深厚,编写出来的教材可以被全国采用,即所谓的“全国通编教材”,这种教材发行量极大,动辄几万,十几万,仅是版税,就收颇丰,而且常年如此。也就是说,他们哪怕坐在家中,一点事不做,每年都有很多进帐。再比如有些科学发明,在转化成生产力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第一类人不做学问,整天为着金钱转,几乎成了金钱的奴隶,这可谓是“庸人”;第二类人既要学问,也要金钱,学问可以提高修养,金钱可以鼓起腰包,这可谓是“俗人”;第三类人虽然也有滚滚财源,但他们在主观上却是认真治学,不为金钱所动,滚滚的财源只是客观收效而已,所以他们有些近似于“圣人”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8-3858.html

上一篇:飞天教授
下一篇:研究生为何无“研究”能力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