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4年前获奖的《失控》的作者来到北京

已有 2705 次阅读 2015-10-28 14:29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时报》 (2011-07-07 B1 读书周刊)
 
2010年度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年度推荐书目
(排名不分先后)


 
1.《复杂社会的崩溃》 ,[美]约瑟夫·泰恩特著,海南出版社
 
2.《李元访谈录》,李元口述,李大光、陈曦访问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3.《大众科学指南》,[英]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极化的发展》,周立著,海南出版社
 
5.《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刘兵主编,张亚力绘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百年追寻》,印开蒲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7.《路西法效应》,[美]菲利普·津巴多著,三联书店
 
8.《技术与发明》,江晓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9.《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美]凯文·凯利著,新星出版社
 
10.《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天赐》电影摄制组编,科学普及出版社
 
《科学时报》 (2011-07-07 B1 读书周刊)

   

2015,凯文·凯利在北京

——从《失控》走向《必然》的科技“预言帝”素描

(科技日报,2015年10月28日)


本报记者 张盖伦

   “The Future”。

   红色背景,黄色英文,PPT上出现了这两个字。

   在场的人立刻举起了手机,他们屏息等待着凯文·凯利给出那一锤定音式的预言。

   “我能确定地告诉你们,非常确定。”凯文·凯利重复了两遍“for sure”,“你们都还来得及。”

   大家笑了,带着些许欣慰。

   26日晚,凯文·凯利带着他的新书《必然》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开了场发布会。这本书的中文版,甚至先于英文版出版发行。凯文·凯利说,这得益于他庞大的中国粉丝群。

   确实。虽然主办方在签到处强调这是“媒体专场”,但仍有一些凯文·凯利的粉丝,试图使出各种方法混进场内。

   即使是主办方请来的嘉宾,讲话时谈起凯文·凯利,也几乎立刻化身“粉丝”。

   “我受惠于KK(凯文·凯利的别称)太多,他的《失控》让我学会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自媒体“罗辑思维”独家发售《必然》这本书的“罗辑思维特别版”,其创始人罗振宇毫不讳言凯文·凯利对他的影响。他甚至开玩笑说,由于太想拿到这次机会,罗辑思维进行了一场“屈辱”的谈判,“合作方说什么我们都答应”。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负责主持发布会后的对谈,他与凯文·凯利同样也有渊源。6年前,田溯宁在美国读完凯文·凯利的书后,大受震动,给他发了封邮件表示希望面谈。“凯文·凯利直接把家庭的详细地址发给了我。”田溯宁驱车前往,感叹凯文·凯利如同隐世的哲人,住地并不繁华,却能产生对互联网业如此的洞察。

   “中国的科技创新,或许就是缺少凯文·凯利这样具有科技哲学思想的大脑;但这样的大脑,可能几百年才会有一个。”田溯宁感慨。

   凯文·凯利感觉得到中国对他的热情:“我中国的粉丝比美国多。”奠定他“江湖地位”的,就是那本出版于2010年的《失控》。

   这其实是一次“延时”带来的走红。《失控》英文版于1994年在美国出版,但凯文·凯利坦言,书中的观点太过超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很难理解。但在中国的出版却恰逢其时,彼时互联网已经兴起,书中提到的诸多概念正和互联网的发展步调吻合,立刻戳中了互联网界的兴奋点。

   所以,此次凯文·凯利的中国行,注定不会轻松。26日晚的活动直到晚上近10点才结束,而27日一大早,凯文·凯利又出现在了优酷一档节目的录制现场。

   他仍穿着头天晚上的那套衣服:一件旧的蓝色长袖T恤,一条宽松的牛仔裤。只不过为了节目录制效果,他加了件西装外套。

   在该节目通过其官方微信发出的报名通知里,来参加这场录制的观众,需要缴纳499元的报名费。

   坐在科技日报记者旁边的,就是一位付费听众。他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人员,专程请假来见“偶像”。“《失控》这本书能改变人的世界观。我就是想来现场感受一下这种氛围,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向KK提问。”

   不过,节目最后只给了现场观众3个提问的机会。话音一落,举起的手就不止3双。这位粉丝没能和凯文·凯利对上话。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31651.html

上一篇:关于负面引用的一项有趣研究
下一篇:鞋钱与杏钱----日记摘抄(378)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6 陆泽橼 钟炳 魏瑞斌 赵美娣 杨金波 李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