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基于一种核基因分子标记——转铁蛋白(Tf),对两个杂交鲫鱼品系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有趣的是,养殖群体中的转铁蛋白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超过了野生群体,且网络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无法区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此外,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所有六个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其中大部分(92.00%)的遗传变异是在群体内部观察到的。研究结果为杂交品种的种质评估和鲫鱼育种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鲫鱼(Carassius auratus)是中国常见的淡水鱼类,渔业养殖主要依赖人工繁育的优良品种。日本白鲫(♀)×红鲫(♂)杂交培育出的合方鲫品系(HFJ),以及鲤(♀)×团头鲂(♂)杂交培育出的新型同源二倍体类鲫品系(NCRC)都是鲫鱼重要的种质资源。
在此背景下,一支研究小组基于一种核基因分子标记——转铁蛋白(Tf),对这两种杂交品系进行了群体遗传特征的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HFJ、NCRC及其他四种鲫鱼群体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并有了一些与线粒体分子标记不同的发现。
基于转铁蛋白(Tf)的等位基因网络(A)和系统发育关系(B)
“遗传多样性评估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杨聪慧解释道,“此前,我们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和D – LOOP片段数据评估了鲫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低于养殖群体,这与之前基于线粒体基因得出的结论相悖。
“在鲫属养殖群体中观察到的转铁蛋白等位基因高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杂交起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作者说,“我们推测,HFJ和NCRC核基因的高度多态性可能有助于它们更好的抵抗外界压力和病原感染。”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这六种鲫属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但通过转铁蛋白等位基因未发现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样本呈现为明显的混合分布。
作者强调了HFJ和NCRC的杂交遗传特征:“缺乏明显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HFJ和NCRC杂交品系复杂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不稳定所致,”她说,“无论如何,这项研究基于核标记数据为这两个杂种品系的杂交遗传特征提供了直接证据。”
该研究已于近期发表在期刊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 ,供领域内学者参考
Luo, W., et al., Populatio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crucian carp varieties derived from distant hybridization. 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 Volume 4, Issue 4, 2024, Pages 185-193,
https://doi.org/10.1016/j.repbre.2024.07.002
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是一本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发表动物、植物、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繁殖及与繁殖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本刊涵盖了繁殖与育种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内分泌学、生理学、人类生殖生理学等。该期刊为繁殖与育种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发现,提供了重要、严谨和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所有投稿的文章都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经录用,全文可在ScienceDirect平台上免费下载。
目前,期刊已被Scopus、DOAJ、EBSCOhost、CABI、CAS、FSTA 数据库收录。
期刊主页:https://www.keaipublishing.com/en/journals/reproduction-and-breeding/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