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老学长拆了三个字,水平高

已有 3910 次阅读 2015-9-15 14:20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老学长拆了三个字,水平高

武夷山

 

《校友通讯》微信版总38期(2015915日)记叙了中学母校1965届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庆典的情况,庆典上,范国强老学长的发言很精彩,尤其是其中的三次拆字很棒:

第一个字是“尖”,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大能小”,这是会应变的能力;

第二个字是“卡”,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上能下”,这是知进退的智慧;

第三个字是“斌”,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文能武”,这是领军者的素质。

下面是他的发言全文。

 

甲班代表范国强发言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常言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真可谓是弹指一挥间!50年前,风华正茂的我们怀抱着理想,肩负着母校师长的谆谆嘱托,奔赴祖国四面八方;50年后的今天,满头华发的我们又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母校,共同“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展望未来”,确实是一件幸事,值得庆贺!

我受甲班50年聚会筹备小组边子宁、张道凯、王鲁平和吴育坪等同学的委托,代表与会的甲班同学在今天的聚会上作个简短的发言,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今天的发言讲“三句话六个字”。

第一句话叫“感恩”。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有一句名言:“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我们每一个同学在过去数十年的奋斗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要感恩的人很多。但是,在我们的心田里,最应该感恩的人就是我们附中最可爱的老师们!是老师们为我们的成长成人成才呕心沥血地无私地奉献着和耕耘着,诲人不倦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使我们在校期间就初步奠定了带有附中烙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成了我们走向社会的立身之本、创业之基。请让我们全体同学用最热烈的掌声对培养培育我们成长的恩师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祝老师们健康长寿,万事顺遂!

第二句话叫“感悟”。

刚才我讲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附中的烙印,或者说我们身上都具有附中人的一些重要的特质,这个特质至少有三点。

其一,我们身上具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定力。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我们附中在1902年建校时就确定了的校训,它成为激励附中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前进的座右铭。我们这一届同学数十年奋斗的沧桑经历,也印证了在我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特质,我可以用三个字来简单地概括这种特质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尖”,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大能小”,这是会应变的能力;

第二个字是“卡”,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上能下”,这是知进退的智慧;

第三个字是“斌”,就是我们数十年间的奋斗中,能做到“能文能武”,这是领军者的素质。

这种特质包含了能力、智慧和素质三个层面,从小处讲就是身处逆境能浩气临事不气馁,身临顺境能低调能做人不张狂;从大处看就是以淡泊宁静致远,以智慧应理万机。

其二,我们身上肩负着“三条命”的重任。

第一条命是“性命”,就是我们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条命是“生命”,就是我们有尊严有意义地活着;

第三条命是“使命”,就是我们有尊严有意义有抱负有贡献地活着。

我们附中人能够比较好地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做到了让这三条命都熠熠生辉,这是我们附中人的特点与底色。

其三,我们始终坚守“平凡不平庸”的职业境界。

我们附中人不好高骛远,干任何工作都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把得住底线,并能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去追求卓越,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真正做到了简约不简单,平凡不平庸。

第三句话,感言。

我用四句七言打油诗表达对今天50年聚会的感言:

题目是:《同学毕业50年聚会有感》

五十春秋弹指间,

峥嵘岁月只等闲。

老骥伏枥豪气在,

从容慢度耄耋年。

最后祝我们母校——南师附中兴旺发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20976.html

上一篇:一个高一学生对“文人”的评论----日记摘抄(334)
下一篇:华罗庚的著作记下了中学母校师生提供的4种解题法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9 陈南晖 鲍海飞 史晓雷 钟炳 朱朝东 熊航 俞立平 李颖业 侯成亚 鲍博 陈筝 强涛 张越 李泳 刘玉仙 杨正瓴 姬扬 梁进 张能立 徐传胜 晏成和 罗德海 吴斌 李刚 yangb919 ljxm chenhuansheng biofans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7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