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冯端与物理学专著里的莎士比亚

已有 2275 次阅读 2015-7-31 13: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冯端与物理学专著里的莎士比亚

 

■萨苏

早在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们便教导我们,数理化是规则分明的学问,“差一个小数点也不行”。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理工科科学家的印象多少有些呆板。

然而,如果走近我国物理学的顶尖人物,会发现其中大有一些像电子一样满怀活泼的人物。

黄昆院士说话诙谐,魏荣爵院士嗜好京剧,这是科学院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又领教了一位九十岁老院士的文学修养。一位在该社工作的编辑告诉笔者,当时社里要出冯端院士所著的物理学名著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即《凝聚态物理学》)中文版。工作过程中,有位久经考验的理工科编辑带着满脑门子“官司”来找主编,说物理学的内容整理起来问题不大,能不能再给配个文学编辑啊,毕竟莎士比亚什么的自己实在不熟。

凝聚态物理学的著作,怎么出来莎士比亚了?一头雾水的主编看过书稿才明白,原来冯端的这部作品,英文版每一章都带一段导语,用的不是欧洲古典诗篇便是格言,比如“对不可言说的进行探究,使你迷惘的生命终趋于成熟”,这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再比如“像滔滔波浪滚向沙滩,我们之光阴不息地奔赴终点”,这是莎士比亚的。要校对这部分内容,没一点文学修养还真是不灵。

冯端能写出这样异类的物理书来,跟他的经历大有关系。

冯端,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一个中国书香世家。其父冯祖培为清末名士,能力出众,曾任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总办,蒋介石便是出自这所学校。尽管全力为国家做事,但旧中国的残破凋敝,科学技术的落后,让冯祖培深感唏嘘。于是,他把四个孩子全部按照科技人才来培养。他的大儿子冯焕,二儿子冯康,女儿冯慧先后赴欧美留学,除冯焕因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聘用而滞留海外,其他二人均返国,与在国内侍奉母亲的冯端同为中国科学院服务。这其中,冯康和冯端后来均被授予院士称号,冯慧本人虽然不是院士,但却以贤内助的身份辅佐丈夫在行业登顶——冯慧的丈夫便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

1946年7月,冯端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的系主任和导师是我国核事业的先驱赵忠尧先生。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冯端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这数十年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尽管未能留学海外,但冯端由于刻苦努力,其学术成就在国际上极受瞩目。他发展了利用侵蚀法观测位错的技术,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侵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澄清了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中的位错结构。他曾长时间专注于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在X射线衍射貌相、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和成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晶体生长中避免和控制位错等缺陷的方案,大幅提高了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

这是一位真正的物理学泰斗,在专业上的游刃有余使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诗歌嵌入专业著作中而毫无滞涩。

这实在不应有什么惊奇,谁也没有规定物理学家不能同时当诗人的。事实是冯端先生不仅喜欢诗,而且自己写诗,并且一写就写了六十年。有意思的是,他的读者只有一位,这神秘的读者,是谁呢?

2015年4月1日,对南京先锋书店的钱小华老板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位热爱文化的店主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才子佳人们能够在他的店里济济一堂。这一天,他的店里的确高朋满座,大家来到这里,是来参加冯端先生和他妻子陈廉方女士“钻石婚”庆典的,他们相濡以沫已经六十年了。

也就在这个仪式上,冯端先生披露了这个秘密,原来,他的那位神秘读者,便是其爱人陈廉方女士。他们结婚六十年,这位物理学家给太太写了六十年的情诗。

陈廉方女士也大方地承认了这一点,还友好地拿出了夫妻双方合译的诗集赠送大家。在她的记忆中,两人是参加联谊时认识的,当时男士们都穿着中山装、列宁装,只有冯端穿着一件深色的长袍。两人熟悉后,冯端赠与陈廉方两本诗集《青铜骑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成为两人定情之物。

平心而论,冯先生的诗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不愧世家出身。我们可以共赏其中一首情诗,冯先生是这样写的:“遥望南天白下门,悠悠往事了无痕。楼霞(博主:报纸原文有误,应为“栖霞”)红叶窥翠禽,玄武白雪凝山盟。春情婉鸾存心底,秋色旖旎勾梦痕。弹指一挥惊世殊,犹怜娉婷伴终身。”

日前,为了纪念冯端先生的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这颗星星,想来也是诗情画意的。

《中国科学报》 (2015-07-31 第6版    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09571.html

上一篇:中学老师的打仗论----日记摘抄(288)
下一篇:关于写作的反思----日记摘抄(289)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 钟炳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4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