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大家博友》购书页面 精选

已有 6271 次阅读 2015-3-21 20:16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家博友》购书页面见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66008.html#catalog


 

 

下面是当当网对此书的相关介绍。我改正了其中一些错误。

送积分 383查看大图
首次下载赠10元
大家博友——纪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让我们走进“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科学网博友世界,看看博友们是如何评价和怀念他大家博友——纪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
让我们走进“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科学网博友世界,看看博友们是如何评价和怀念他的;让我们通过李小文院士这个“大家”的“博友”们,了解一下真实的他。的;让我们通过李小文院士这个“大家”的“博友”们,了解一下真实的他。


内容推荐

李小文院士是众所周知学术成果丰厚、平易近人的平民院士,也是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他的突然离世,不仅引起了海内外关注他的众多同事、弟子、朋友以及普通网友、博友的震惊、惋惜。大家纷纷发文悼念,特别是在他热衷、充满感情的科学网上,短短几天,悼念的文章已超过200篇,真情表达了博友们对他的怀念和悼念之情。编者从博友们发在科学网上的悼念、回忆文章中精选了85篇收入本书。文体包括散文和诗歌。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武夷山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科学网著名博友,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的科技信息方面的研究专家。

目录


序 武夷山
001 深切缅怀李小文老师 科学网编辑部
003 李小文院士与公共卫生的不解之缘 曹春香
007 中国士范:哭李小文博士 朱启疆
008 我记忆中的李小文老师 范韶华
010 师恩难忘 光芒永存 —— 怀念恩师李小文先生 高孟绪
013 追忆恩师李小文院士 光洁
016 忘不了 黄华国
018 科学令名岂止文章著 侠肝义胆更有柔肠情 焦子锑
022 回忆李小文先生二三事 刘锐
026 悼恩师 马茵驰
027 沉痛哀悼李小文老师 —— 一个大好人 毛克彪
029 沉痛悼念 深切缅怀 邱玉宝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本书定名为“大家博友”,其含义有二。一是,李小文老师是我们“大家”的“博友”。科学网上与他结为“好友”的博友共有1814位,据陈昌春博主统计,拥有1800位以上“好友”的博主寥寥无几。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包括在下)虽然与李老师没有形式上的“好友”关系,但彼此都是默认对方为好友的。二是,李老师是一位学术“大家”,但又是一位普通的“博友”,是科学网10万多实名注册博主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英国亚瑟王开创了围绕圆桌安排坐席以示人人平等的传统,而互联网世界里不需要专门的设计,网民、博主之间天生就形成了平等的关系。李老师最看重的就是这种平等的关系。
我与李老师见过几次面,都是博友聚会的场合。他客气得很,居然当面称呼我“武老师”,折杀我也。他在自己的一些博文中,也时不时地这么称呼我,我拿他老人家一点办法也没有,其实这也是他生性幽默的一个具体表现。他的幽默不动声色,一如他平时的表情。一次聚会,在迟菲博主的主持下,我们和李老师一起没大没小地做过游戏。在游戏中,他平民式的幽默表现无遗,我们其他人都笑翻了,他表情依旧。
我怀念李老师这样的平民院士,他始终知道自己的分量,从不飘飘然。愿我们大家都能像他这样做人,这比升官发财要重要得多,也要困难得多。做人做到这个境界,平民本色就化为英雄本色了。
按照等级文化的“惯例”,怀念院士的文集,怎么地也得请另一位院士做主编吧。可是,我们这本书居然就由我这样一位普通博主担任主编。我们深信,李老师天上有灵,一定会眯缝着眼而颔许。
武夷山
2015年1月30日

为您写下的人生第一篇祭文
张丽华
得知您生病是在昨晚。简短的“老师病危”四个字让我一颤,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相信坚强的您一定会挺过来,就像以前一样。我时刻关注着来自北京的消息,“控制住了,但情况不好” “老师可能抗不过去了”……消息越来越短,情况越来越糟糕。
您走得如此突然,好想再聆听一次您的教诲,再和您聊聊天,再给您倒一次烟灰缸,再陪您吃几粒花生米,再看看您孩童般的微笑和消瘦的身影……
2004年8月29日,我来到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从事遥感科学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自塞外的我,显得那么渺小、老土,甚至是手足无措,我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竖起耳朵听着所有的信息,内心充满了新奇与不安,我必须尽快适应并成长起来。我的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应用,纵然我有很好的物理、数学基础,但初学遥感的我仍然倍感吃力,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庆幸在最迷茫的时候听了您的一次课,您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抽象的遥感理论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您用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介绍遥感的优势;您用“夕阳方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来介绍遥感的大气校正;讲到自己的成名作“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时,您只是将其简单地比喻成“草色遥看近却无”……回想十多年前,是您的比喻使枯燥无比的遥感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我逐渐地喜欢这一领域;是您的比喻破开了遥感理论的重重迷雾,使我在遥感的道路上顺利走了下来;是您的比喻为我指明了方向,使我压力颇大的硕博连读不再那么沉重。
您做的是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经常教导学生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遥感的应用。曾有一位同门汇报基于遥感影像的洪水淹没模型,算法精确、建模严谨,感觉整个汇报无懈可击,可汇报结束后您让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一阵沉默之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该模型未对估算精度做评价;二是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分出洪灾的等级,以便为国家合理分配救助资源、经费提供指导。您肯定了我提出的观点,您也因此记住了我的名字。
本以为您是工科出身,讲课时用几句诗也是为了增加生动性。可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您不仅对正史记载的内容如数家珍,连野史记载的内容也了如指掌。甚至知道我与南朝亡国后主陈叔宝贵妃同名,您说出时我很吃惊,但毕竟这个名字和亡国联系在一起,我也不知接什么话,您突然说“帝王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女人是不对的”,紧接着又补充到“满清亡国跟慈禧有部分的责任”。和您接触久了,直觉告诉我,真正的科研是需要跳跃式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
在您的世界里,工作、科研、生活是一体的,其间的乐趣只有您能体会。通过您发表博文的时间,觉得您基本不睡觉;看您随身携带的“矿泉酒”,觉得您很能喝酒;看着您对学生、工作人员和蔼的态度,就觉得您没有脾气……不了解您的人,把您传为是“神”“仙”,其实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顽冥不化的丈夫、舐犊情深的父亲和慈祥温和的外公。对待学生和工作人员时,您总是温和平易、迁就包容。可对待您的爱妻吴老师,您总是展现着冥顽不化的一面,不戒烟不戒酒,偏要和爱妻拟下一份“尊严死”的生前遗嘱,不允许在您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急救措施。您从李嘉诚基金会的奖金中拿出120万,集合国家每年颁发给您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津贴成立了一项教育发展基金,帮助品学兼优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帮助青年教师健康发展。
作为院士,无论多么忙,您都会参加硕士生和博士生每两周一次的讨论,听学生们轮流汇报,您一一进行点评,虽然点评简短却总是能一语中的。您有时会在此过程中打个小盹,可每当学生们思路或方法有问题时您总会惊醒,似乎在睡梦中也听着学生的汇报。大家都格外珍惜汇报的机会,希望得到您的指点,您也会从头听到尾,对于我们的错误,您总是给出您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新见解、勇敢地尝试新想法。
您爱吃花生米,即使装着假牙也爱吃花生米,至今仍记着您说的“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米,有花生米的时候没有牙”。随着对您了解的深入,我慢慢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无奈,您曾经受过的苦和累,不想让我们再重蹈覆辙,也明白了您所说的“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搞科研”。作为一个女学生,我也和您喝过酒,您喝酒时总是一点一点抿着,一天也喝不了多少,也许您仅仅是在体会喝酒的感觉,借酒激发灵感吧。对于您离开的原因,大家都觉得您是过度饮酒,可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有酒的时候没有花生米,有花生米的时候没有酒,这种二者只能取其一的境遇,何尝不是一个学者的悲哀。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也许您是累了,稍微休息一下,发出的邮件您会一如既往地回复,不会么?!您总是叫我“小张”,落款每次都要写“小文”; 问候的邮件您会回“谢谢”;困境时您会回“祝好” “祝好运”;您回复晚了会写“抱歉”;成功了您会回“OK”;约定签字的邮件您会回“我画押”……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毕业近6年来您在邮件中解答着我的疑问,您依然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您依然会更新您的博文,不会么?!您诙谐俏皮,却睿智博学,让我换只眼睛看世界……
当我在博士学位和孩子之间犹豫该先选择哪一个时,您告诉我:你应该珍惜上帝给你的礼物。如今我的孩子长大了,博士学位拿到了,我珍惜了上帝给我的礼物。您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没有与上帝的礼物失之交臂。您的话语何尝不是最好的礼物!
想着放寒假去看您,您出差我可以换时间,每年都会见面,不是么?开春之后您的生日就要到了,一起过生日不好么?您是嫌那么多学生太吵了么?
您是大牛,却叫小文;您有惊人天分,却是个扫地僧;您的理论是里程碑系列,却选择了布鞋院士;您高高在上,却平易近人……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我流着泪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祭文。
世间再无扫地僧,世间再无布鞋院士。
李老师,一路走好!
(注: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76167.html

上一篇:[转载]两位蒋博士的返乡记
下一篇:读完阿西莫夫原版的《原子内部》----日记摘抄(169)
收藏 IP: 1.202.83.*| 热度|

45 蔡庆华 陈安 李伟钢 魏瑞斌 赵美娣 徐耀 蒋永华 李雄 刘全慧 喻海良 李健 钟炳 逄焕东 刘立 焦飞 高建国 王善勇 李竞 许培扬 苗元华 长龙 王德华 庄世宇 韦玉程 夏少波 尉石 戴世强 王芳 李本先 谢力 黄仁勇 任胜利 张忆文 程娟 吴跃华 黄永义 李泳 刘洋 张云 forwardgo bccdd shenlu rfm2007 chenhuansheng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