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一砖一瓦总关情

已有 2580 次阅读 2013-9-16 14:43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一砖一瓦总关情


 
杨绛在《我爱清华图书馆》中写道:“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建筑的生命力出自设计者和使用者跨越时空的交流。而杨廷宝设计扩建的清华图书馆,被认为是一项扩建工程杰作。
 
■北绛
 

杨廷宝 (1901年10月2日~1982年12月23日) 建筑学家。河南南阳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南京工学院副校长、教授。我国近代建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作出了重大贡献。50多年来,完成了100多项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在设计工作中,主张博采各家之长,兼容并蓄,勇于创新,注重因地制宜,强调符合国情。设计作品具有稳健、凝重、严谨、庄重的风格。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漫步清华园,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们是不可忽略的风景线。叮铃铃的声音驶去的方向,很多时候是图书馆。而在清华,提到图书馆,不能忽略的便是位于校园中心的老图书馆。
 
当时的清华学生称其为“大图书馆”。大图书馆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建造耗时3年,1919年正式完工,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建筑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办公室,同各教员预备室;上层是阅览室两大间,分中西二部,同时可坐220余人。馆后为藏书库,分三层,每层列架数十,可容书十万有余。全馆地面或用软木,或用花石”。馆内建材及设备多使用美国产品。从楼前台阶拾级而上,推开图书馆的大铜门,眼前豁然开阔。大厅宽敞明亮。“墙壁用乌木及大理石,窗悬呢幔。桌椅皆新式,建筑之壮丽,洵为全国之巨擘。” 后面的书库书架林立,厚实宁静,地面铺设着翠绿的厚毛玻璃透光地板。即使今天来看,仍不失风潮。
 
学生们喜爱这座图书馆,建筑家们盛赞这座图书馆。随着学生数和藏书量的增长,1930年清华图书馆决定增建。负责建设的众望所归之人,正是“北梁南杨”中的“南杨”杨廷宝。
 
1901年10月2日,杨廷宝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1岁便考入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河南留美预备学校,在这里他受到校长、教育家林伯襄先生的器重。三年苦读,杨廷宝1915年以河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而这也正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开始发展,以吕彦直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出现,他们出色地设计了一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打破了外国人的垄断。吕彦直不幸英年早逝,但在当时留学归国的青年建筑师中涌现了一批青年才俊,传承了他的衣钵。杨廷宝就是这批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1921年秋,杨廷宝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国外同学自视高人一等,对于这个带着乡土味的东方青年不以为然。初入大学,大部分同学忙着恋爱,流连于酒吧,杨廷宝却始终不为所动。
 
他从不缺课,甚至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作业。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设计课老师保尔·克芮十分喜爱这位勤奋的东方青年,评讲杨廷宝的设计图时,总是格外细致、耐心。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向他“求助”,他也完全“不计前嫌”,将其看成多一次学习的机会。天资聪颖加上后天努力,大学二年级时他就能帮三四年级的高班同学改渲染图,一时间,“廷宝·杨”的名字在宾大无人不晓。他最后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需要四年才能完成的功课。
 
在美国期间,杨廷宝每年都要参加建筑系大学生的设计方案竞赛,连年得奖。1924年秋,设计竞赛的主题是一座综合性副食品商场。杨廷宝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别出心裁地将商场放在河岸上,整个建筑设计成U形,中间的空地是一个方形的院子,有绿树草坪和雅致的回廊,供顾客稍作歇息。院子的正前端,是一座圆顶的餐馆。值得注意的是,餐馆两边是两个对称的四坡顶房,两层重檐,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样式,并且餐馆每边的五扇窗皆是莲花窗格。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四坡顶房里面,就是市场区域,有肉市、鱼市、菜市和花市等等。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顾客来到一个商场,就可把所需的东西一起买回去。整个建筑物雍容典雅而又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许多人都无法相信这样精美的作品是出自一个大学生之手。
 
杨廷宝还有一个获得爱默生奖的作品设计的是一个火葬场。设计图的中间是一个肃穆、庄重的灵堂,两边是对称的壁龛,龛前站立着栩栩如生的雕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将多种古典柱式巧妙而和谐地运用在一张构图上。
 
这两个获奖佳作均被美国1927年出版的《建筑设计习作》一书选载。这部书是欧美建筑系大学生的必备教学参考书,而中国留学生作品入选其中的,唯有杨廷宝一人。他的名字也迅速传遍了整个建筑学界。
 
修完了功课并且拿到大奖的杨廷宝并没有沾沾自喜。当时的费城地方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他获奖的消息,中国留学生“廷宝·杨”被描述为“勤奋而又有才华”,还特别为他配了一张照片。报纸一出版,全校轰动。建筑系的同学欢欣雀跃,大家把他团团围住,向上高高抛起。而得奖者本人的反应是淡淡一笑,拨开众人,转眼就钻到教室画图去了。
 
1925年秋,杨廷宝正式从宾大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的导师、著名古典建筑设计师保尔·克芮亲自为自己的爱徒戴上硕士帽,并对他说:“廷宝·杨,到我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如何?假如你愿意的话!”
 
保尔·克芮毕业于法国美术学院,之后潜心研究建筑,他的西方古典建筑设计在当时的美国乃至欧洲都享有盛誉。对初出茅庐的建筑系毕业生来说,能到这样高水平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加上保尔·克芮选择人才的标准历来严格,不仅得是高材生,同时人品要好,事业心要强。杨廷宝两者兼备,才得到这位名师的垂青。
 
杨廷宝接受了老师的邀请。1926年,他被授予建筑师头衔,不少美国建筑事务所愿出重金聘用他,但他始终认为他的事业在中国。面对导师开出的高薪,他以“儿不嫌娘丑,民不嫌国贫”的爱国心,以“父母在,不远游”为由婉言谢绝老师的重金聘请,毅然决然地于1927年途经欧洲回到祖国。
 
回国后,杨廷宝先是被聘任为基泰工程公司建筑师。在天津、北平、上海、南京、重庆、沈阳,杨廷宝一次又一次以完美的设计方案击败外国对手而获得多项工程的建筑设计权,打破了洋人长期垄断中国建筑设计权的局面。1932年,他受聘兼任北平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主持古城名胜的修缮工作,很快成为古建筑修缮专家。1936年至1939年,他相继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的建筑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其成果受到教育界、建筑界的一致好评。1940年,他受聘于重庆中央大学,任建筑系教授。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并兼任建筑系主任,为中国培养出大批建筑设计人才。
 
清华大学“大图书馆”的第一次扩建于1930年至1931年间完成,扩建部分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面积共计5588.56平方米。杨廷宝设计的扩建部分与建筑原体浑然一体,甚至难以辨别出是先后建造,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园沦入日本侵略军之手而成为伤兵医院,图书馆第一阅览室作为外科病房,书库被改为手术室。图书馆惨遭破坏,遍体鳞伤。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这栋建筑的典雅与美丽。
 
杨绛在《我爱清华图书馆》中写道:“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建筑的生命力出自设计者和使用者跨越时空的交流,一砖一瓦总关情。
 
《中国科学报》 (2013-09-13 第6版    印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25376.html

上一篇:The Wonder of Words阅读笔记(12)--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美丽历法
下一篇:概念表现之统一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4 陈湘明 滕毅 强涛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