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印度有这样一所大学

已有 6047 次阅读 2012-8-28 06:2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大学, 印度

印度有这样一所大学

武夷山

 

Technology and Culture杂志2009年第4期发表了专攻计算机史的Ross Bassett博士(现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的文章,Aligning India in the Cold War Era: Indian Technical Elites.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Kanpur, and Computing i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印度在冷战时代的定位:印度的技术精英,位于坎普尔邦的印度理工学院,印度和美国的计算)。该文的部分内容见http://muse.jhu.edu/journals/tech/summary/v050/50.4.bassett.html。文章说:

 

19637月,一辆DC7型包机降落在印度坎普尔军事基地,机上载有一部IBM 1620计算机,这是当时美国大学常用的机型。这部计算机是美国赠送给印度理工学院(IIT)的,该校获得美国9校联合体的支持。

(博主插话:印度软件业的发达,除了人们常提到的印度人英语好、数学好这两大突出优势外,不应忘记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印度早期计算机事业的大力支持之因素。)

IIT到底培养了多少技术精英?我们看一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美国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开发协议系统的“网络工作组”有4名成员,分别是:

A.      Bhushan,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他是IIT1965届毕业生;

R. Kanodin 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他是IIT1968届毕业生;

R. Metcalfe,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以太网的发明人;

J. Postel,当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

关于ARPANET协议系统“网络工作组”成员名单的这份文件,注明了“1971614日”的日期。

1993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对全美各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计划做了评估,给出了排序。2008年,有人对1993年排名前10的大学计算机学院或计算机系师资队伍进行了分析,发现10所大学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中有98人是在印度接受的本科教育!98人的规模,足以填充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6608.html

上一篇:[转载]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下一篇:我的博客与鲍尔吉.原野的亲密接触
收藏 IP: 219.142.133.*| 热度|

27 李伟钢 黄富强 钟炳 吴飞鹏 刘洋 李学宽 李泳 郭向云 赵星 曹俊 许培扬 李本先 林涛 刘玉仙 韩健 翟远征 魏瑞斌 刘钢 吕乃基 刘锋 庄世宇 许文婕 陈湘明 王伟 王号 SCIindex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