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 精选

已有 19249 次阅读 2012-1-27 22:0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论文发表

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201185日出版的《科学》周刊发表了两位意大利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合写的文章,“变化中的发表激励措施” 。他们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7个成员国和三个观察员国家(中国、俄罗斯和新加坡)从2000年到2009年向《科学》周刊的论文投稿数据、最终发表数据以及各国激励论文发表的各类措施,得出结论说:一个国家采取论文发表激励措施,与该国向《科学》周刊的投稿量是相关的;投稿量与金钱激励措施之间的相关性则最为突出。

首先,他们回顾了论文发表激励措施的历史。很长时间以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里,职称提升与进入终身教职的机会在相当程度上是要看发表记录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发表激励。另外,高产作者往往容易被别的大学挖走,挖到新单位后的工资肯定要比过去高的。也就是说,发表量与收入存在着隐含的关系。而在其他国家,一个系能拿到多少经费,曾经主要是看招收多少学生,看系里有多少老师,而不是看发表记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励人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做法逐渐普遍起来。在某些国家,只有理工科才重视发表,在另一些国家,不管什么学科都重视发表。英国率先在1986年推行科研评鉴(RAE),即根据每个系以往的科研业绩和同行评议结果来确定其今后的预算。评鉴要考察多个因素,但对于理工科来说,论文数量肯定是核心指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推行了一些政策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业绩越好的机构,今后拨款越多;业绩较差的机构,就要减拨经费。最近10年来,挪威、比利时、丹麦、意大利也先后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将至少拨款量的一部分与过去的科研业绩挂起钩来。

另一些国家则针对个人职业升迁采取激励措施,而不是针对机构。德国和西班牙采取的新措施,都是将大学求职机会、升迁机会与提薪机会更紧密地与国际期刊发表情况联系起来。西班牙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机构来评价年轻科研人员的表现,决定其升迁机会。德国的改革措施则允许各大学将员工的工资水平与科研业绩挂钩。

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是直接奖励论文作者的措施。土耳其2008年成立了一家机构,专门搜集本国大学科研人员的发表数据,对于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每篇论文,奖励金额约为大学员工平均工资的7.5%。中国科学院从2001年开始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各研究所的具体做法不一致,但是,论文奖励金额相对于科研人员的标准工资而言还是相当可观的。在《科学》和《自然》周刊上发文则奖励金额最多。韩国从2006年起推出了类似的政策,对于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三大名刊上发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奖励300万韩元(约合2800美元)。

接着,他们作了数据分析。20002009年,《科学》周刊收到来自144个国家的110870篇来稿,其中7.3%得以发表, 第一作者来自53个国家。

他们分析了投稿量和发表量最大的30个国家(即27OECD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家),其投稿量占总数的95%,发表量占总数的99%。其中11个国家近十年来采取了不同的发表激励措施。研究表明,单单激励措施这一个因素就与22%的投稿量增加相关,针对个人的论文奖励措施则与46%的投稿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在针对机构、针对个人升迁机会和针对个人的论文奖励三类措施中,只有针对个人升迁机会的措施与论文发表量呈显著相关。论文录用率与论文奖励措施负相关,与另外两种措施不相关。

为了确认以上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他们又考虑了《科学》编委会成员的国别分布和国际合著两个因素,结果发现,即使抛开这两个因素的可能影响,投稿量、发表量与激励措施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但是论文录用率与论文激励措施的相关性就不复存在了。

在我国,近年来围绕科研量化考核问题有大量的激烈争论。争论中,有些人说,所有这些激励措施都是中国人自己瞎搞的,SCI简直可以理解成“中国人的蠢主意” 。前述事实表明,采取论文激励措施的并非只有中国,对三大名刊特别青睐的也并非只有中国。当然,别人也在做,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些做法是合适的。但是,意识到这类问题的普遍性,可以让我们明白解决这类问题的艰巨性。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32058.html

上一篇:回家去也,休博数日
下一篇:陆欣义母亲在英国一次围棋锦标赛之前发言纪念陆欣义(双语版)
收藏 IP: 219.142.140.*| 热度|

89 陈小润 李宁 陈湘明 曹聪 刘洋 钟炳 许培扬 罗汉江 王启云 刘世民 王随继 王恪铭 牛登科 武爱 王孝养 任胜利 章成志 刘广明 姜宝玉 王涛 郭向云 刘玉仙 袁飞荣 马军 刘立 刘全慧 周春雷 何宏 姚小鸥 许海云 吕喆 吴锦宇 王铮 罗韩君 刘慈慧 刘伟 吴辉 方晓汾 杨学祥 陆俊茜 王修慧 冯大诚 陈苏华 文文 夏国斌 李福海 马磊 刘用生 苏德辰 岳金星 李志俊 褚昭明 王庆 何学锋 郭文姣 陈智文 杨玲 方琳浩 徐耀 刘波 王春艳 吴明火 孙庆丰 熊航 王晓东 蒋新正 刘宇 曹周阳 马雷 刘凡丰 高建国 邱泽华 胡江波 陈儒军 何金华 柳顺义 周小玲 吴跃华 强涛 张琳 wgq3867 Simple2010 zhouguanghui wliming crossludo louiexp davidyl rjgcz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