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回忆与心理学老前辈周先庚先生的一点交往

已有 8333 次阅读 2008-7-13 06:49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回忆与心理学老前辈周先庚先生的一点交往

武夷山

 

有些很微小的事情,你若倾向于相信命运,就会说是“缘”;你若不信命运这一套,那就是“巧”。

不知什么原因,我碰到过一本195712月号(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呢)的《中国青年》杂志,我认真读了这期杂志,还从该期登载的周先庚、郑芳合写的一篇文章中抄录了一句话:“兴趣从需要产生,可以培养”。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周先庚先生是何人。

若干年后的1986-1987年,我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翻译欧文. 洛克的《知觉之谜》(原书名Perception,书直到1989年才印出来),译完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对我说:“你得找个内行给你校一校啊!”我当时刚好认识中科院心理学所的林方先生(他既是学者,也是老革命。现在,先生已经作古。我总算有机会参加了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就请他校。他说:“我实在没空,我给你推荐一个最合适的人――北大心理学系周先庚教授。”先生说,周先庚是利用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的那一大批留学生中的一个,德高望重,为人谦和,做事一丝不苟。于是,我拿着先生的手书“介绍信”去找周先庚先生。先生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但身体不错,头脑清楚,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尽管过去我与他素不相识。后来,我去先生家数次,商量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每次去,除了翻译,谈其他的事不多,偶尔也聊几句。我头一次拜访时,问他“府上哪里?”他笑嘻嘻地说,“安徽人,与胡适是老乡哩”。

周先庚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他在工作时,用一把长尺子放在英文原书上,一行一行地移动。他说,这样在阅读时保证不会串行。我后来在给别人校译的过程中,多次发现这样的情形:由于某个词在一页上出现多次,粗心的译者就会一下子跳过很多行,接着从那个词下一次出现的地方继续翻译。如果他们采用先生的“笨”办法,就决不会出现这种差错。第二,翻译中的“兼收并蓄”法。我在翻译术语时,有时会想到两种译法,各有优点,不好取舍。当我把这一困惑告诉先生时,他笑着说:“我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我的经验是,既然这个词还没有固定译法,既然两种译法都有长处,那就争取造一个词,把两种译法的精髓合起来。”他对我的一些术语译法的修改,就属于这种“兼收并蓄”或“合二为一“法。

先生校完后,我对照原书,一边欣赏着先生的清秀字体,一边将他的修改认真琢磨了一遍。先生的修改,主要是术语的修改,其次是表达方式的修改,他的表达更雅,更明白。牵涉到对原文理解不一致的,只有一处。这个地方,我反复看了很多很多遍,想了又想,最后确信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就未找先生商量,而改回了我原来的译法。在先生校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英文理解能力更加自信了。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又没有留过学,但是我翻译的心理学科普著作,在原文理解上,先生几乎完全认可了。

再后来,我不再经常接触心理学,工作也忙,就没有再去看望过先生。1996年他去世时,我在美国工作,不知道消息。愿他老人家安息!一个心理学领域之外的人永远怀念他。

 

下面是周先庚简介(http://www.xn--fiq4mo5s86hjye.com/Celebrity/mrjianjie_245.html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县人,中国实验心理学家。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理工科,1924年毕业。19251930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周先庚主要的研究工作为汉字心理的实验,成果连续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他热衷于阅读心理实验仪器的设计与改良,曾发明四门速示机并写出论文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上宣读。他还撰文分析汉字的完形结构,提出汉字分析三要素,即位置、方向及时间连续,为实验工作提供基础。 1935年开始与陈立合作,进行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调查实验研究,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工作被迫中断。抗战前夕他曾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委托,在河北省定县主持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得出一条770岁受试者的识字能力曲线,当时心理学界称它为周先庚曲线。

  周先庚在19801985年间,先后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心理学纲要》《社会心理学》等专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2037.html

上一篇:两位实业界老先生在40年代说的话
下一篇:科技期刊主编最好是优秀学者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宏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