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跨科研人员”: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技成果》2008年第1期)
在美国和英国,产学合作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例如,一家IT业跨国公司在1994年设立了“基础研究计划”,意在与英国和美国的著名研究型大学共同开展研究。1995年,该公司又发起了“战略性高校关系计划”,将触角伸向了全世界各地的顶尖大学,意在深度利用大学的人才。一家制药公司为了在人才竞争大战中胜出,专门设立了“战略性招聘专家”的岗位,由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充任。与公司青睐大学的趋势相一致,在大学里出现了一个新型的群体――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很活跃的“双跨科研人员”(Linked scientists)。双跨科研人员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创业型”教授(“entrepreneurial” professors),他们保持与企业界的密切合作,同时保留教职。第二类是大学、公司联合培
“创业型”教授是企业与大学间联系的枢纽。他们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安置、企业咨询、参加企业的顾问委员会等方式在大学与公司之间搭桥。他们多数都建立了所谓的“双重认知模式”,指的是他们能做到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并重。比如,一位化学教授说:公司提出的课题是很有挑战性的,例如将某一工艺过程的产出率从90%提高到95%,但是,最后产出的材料的售价又不得超过每公斤5英镑,这就要求我们拿出便宜的解决方案;另一个公司能生产神奇的芳香物质,它需要10步工艺才能完成,体现了最先进的有机合成水平,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前沿。因此,参与这样的合作有学术、应用双丰收之效。
联合培
共同培
总之,通过产学结合,对于每一层次的人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或巩固了自己的职业地位。博士生今后既可以去伙伴企业工作,也可以继续做博士后研究(仍然是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博士后研究完成后既可以争取在大学获得教职,也可以去伙伴企业或其他企业工作;教授们一般不舍得离开大学,但通过产学合作,他们获得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更雄厚了,而且,一些合作项目的成果既有实用意义,又有学术价值,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在这三个层次上,不仅有大学到企业的知识流动或知识转移,又有从企业到大学反向的知识流动,双方都确实体会到了合作是互惠的
近年来,我国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一些高校也开始了与企业联合培
参考文献
[1]Alice Lam, Knowledge Networks and Careers: Academic Scientists in Industry-University Links ,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7, 44(6): 993-101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