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知识经济发展与科技文献资源建设

已有 1957 次阅读 2023-9-19 06:25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经济发展与科技文献资源建设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吴贺新 武夷山 王艳 田中 黄军英

(发表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4月号)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也将是人类社会空前信息化的时代。在新世纪中,物品的重量将越来越轻,知识和脑力的作用将越来越重。结果,凝聚着大量科学知识的高技术产品的单位重量价值越来越高。例如,目前传统产品热轧钢每吨售价为370美元,相当于每磅0.19美元,而重量不足0.02磅的“奔腾III”800兆赫芯片每片售价851美元,相当于每磅4.2万多美元。[1]  在新世纪中,随着科技知识的升值,科技文献资源的地位将更加显赫。

一、 科技文献是知识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共同构成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而科技文献在信息资源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科技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方式记录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科学技术劳动的结晶。科技文献具有四大功能,即信息承载功能、知识体现功能、创新支撑功能和教育培训功能。这四方面都与知识经济息息相关。

信息承载功能:科技文献是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科学技术信息交流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一个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状况能够反映该国科技信息工作的总体水平。科技信息业是知识经济中的代表性产业之一。

知识体现功能:知识与信息的区别是,知识是掺以人类体验的信息。[2] [WU1] [WU2] 知识是科技文献的基本内容,也是科技文献的价值所在。科技文献能够体现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发表科技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创造性科学劳动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指标。科技文献是社会知识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知识可分为明晰知识(或可编码的知识)和隐含知识。可编码的知识易于交流和传播。科技文献属于可编码的知识,因此,受到人们的分外关注。在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所有环节上,都离不开科技文献。

创新支撑功能: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创新的作用将是前所未有的。知识创新在本质上是对人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知识体系的扩大再生产。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利用是技术创新中的必要环节。作为信息和知识载体的科技文献,其创新支撑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培训功能:在知识社会中,终身学习是常态。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知识的集合,也是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既是科技文献的生产者,又是科技文献的读者和用户,科技文献实质上是他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教材。

科技文献的上述功能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不论我国离知识经济还有多远,我们都得顺应向知识经济过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的科技文献资源状况还不容乐观。 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重点投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一次文献的保障率和利用率,加强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要注重文献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收藏尽可能多的科技文献,为全国科技界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各国纷纷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以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调整活动计划,于1999年6月提出了名为全球信息结构计划(Global Infostructure Programme)的新计划。该计划指出,信息结构概念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保存和传播,它是保证获取信息和保持信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知识为技术变革提供着基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更加迫切地要求人们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为此就需要加强全球信息结构。全球信息结构计划的实施内容很多,其中包括支持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对物理收藏(相对虚拟收藏而言)的信息、艺术品和文物进行管理、保存和数字化,促进建设和支持一些虚拟机构和社会网络,给人们提供学习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等。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全世界著名图书情报机构正在继续加强其文献资源建设。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包括470种语言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在其1.2亿册(件)总馆藏量中,包括1800万种书刊。[3]其服务宗旨是为美国国会和美国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并为子孙后代保存记载人类知识和创造力的文献。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国会图书馆大大加强了对我国出版的科技图书的采购和收藏。

大英图书馆是曾经帮助马克思孕育出《资本论》的地方。大英图书馆在其公布的《1999--2000战略计划》中,明确指出,它要努力成为新知识社会的“发电站”,不仅要发挥国家图书馆的功能,而且要成为全世界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要资源。英国国力虽然远不如美国,但大英图书馆目前的书刊馆藏量已高达1700万种,接近美国国会图书馆。[4]大英图书馆将根据上述战略计划继续发展和维护馆藏文献,以便有效地为研究人员的需求服务。大英图书馆面向全世界提供的文献资源服务并不是慈善事业。事实上,原文文献提供已成为其重要创收来源,例如,大英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在1997-1998财政年度中完成的收费原文提供服务项目就高达48万多项(其中向国外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占85%)。1998-1999财政年度中,大英图书馆基于馆藏的创收高达2500万英镑,占其创收总额的81%。他们对用户一次文献请求的满足度高达91%,其中馆藏文献就可满足88%。[5]   

三、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整旗鼓

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和经费拮据等多重复杂原因,我国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曾有一段时间较为薄弱。在即将跨入21 世纪门坎之际,在国家科技部领导下,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1998年正式开始建设,以“集中采购、分别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为原则,将全部采集的科技文献,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加工后,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Internet站点向全国开放,实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使之真正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性基础。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协调是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技部为此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确定了科技文献采购协调的原则。该原则的指导思想是统一协调,避免重复,增加品种。目前科技文献采购协调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外科技期刊已经从1998年以前的不足5000种增加到9000多种,连续出版的重要国外会议文献从不足800种增加到1500多种。

为确保建设中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科技部目前正在考虑文献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有关研究,实施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四、充分利用科技文献资源,努力提供高附加值信息服务

    知识经济的兴起为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迎接挑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在加强科技文献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科技文献资源,努力提供创新的高附加值信息服务。今天,衡量图书馆或信息机构的价值,主要不是看其拥有多少文献,而是看文献中蕴涵的信息资源能够带来多少效益。图书文献机构应将单纯的收藏观念转变为资源利用观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为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劳动,将蕴藏在文献中的信息和知识从不可利用状态变成可利用状态,从低附加值状态变成高附加值状态的能动过程。文献资源开发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创新过程。随着需求的多样化,资源开发手段和产品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科学技术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信息中心,自1956年创立以来在科技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所长期从事的情报分析研究工作即是一项充分利用科技文献资源,提供高附加值信息服务的工作。该项工作具体包括:编译报道——以传播国外科技信息为主,包括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翻译报道;专题研究——针对需要,分析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用专题述评以及其它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有序化信息为我国科技发展服务;决策服务——通过编写《科技参考》之类的内部刊物,快速解答领导提出的参考咨询问题,直接为高层领导决策服务;咨询服务——包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专题文献咨询以及因特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中信所的情报分析研究人员在80年代中期曾因“进行国外科技情报的调研和报道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的成就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应当指出,这项工作是以中信所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馆藏为依托的。否则,再能干的情报分析人员也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在科技部直接领导下,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机械信息研究院、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等中央级科技信息机构参与共同建设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已宣告正式成立。这一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进一步优化科技文献资源配置,进一步改善科技文献服务水平。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新形势下,中信所的情报研究人员和文献服务人员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改善面向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情报服务,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Geoffrey Colvin, Value Driven, Fortune, March 20, 2000

[2]  Michael L. Rutkowski etc.,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http://www.walshcol.edu/~mruktov/articleA.htm

[3]  http://www.loc.gov

[4]  British Library, Annual Report, 1998-1999

[5]  http://www.bl.uk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03047.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可提供的服务(2000)
下一篇:对一部历史动力学著作的批评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9 许培扬 尤明庆 何青 郑永军 杨正瓴 胡泽春 杨学祥 王安良 闻宝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