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英诗汉译:阳光下的冥想

已有 2535 次阅读 2023-2-23 06:42 |个人分类:译海扁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英诗汉译:阳光下的冥想

武夷山

 

阳光下的冥想
作者: May Sarton  译者: 武夷山 ©

 

我在时空中端坐

在海拔几千英尺的住处

冥想爱与孤独

 

往下看,所见几乎皆是棕黄色

破屋的原料为泥土

阳光洞开每一扇门

城市是一个火炉

 

往上看,所见皆蓝且陌生

天空俯视白雪

会见山脉

那里的时间是光明而不是阴霾

 

心中的时间让空间静止

视之为家庭守护神

欢愉而不是意志方才知晓

爱与孤独同出一门

 

知道孤独也是爱

知道时间不是阴影而是光亮

此刻我端坐在

海拔几千英尺的地方

 

原诗如下:

MEDITATION IN SUNLIGHT
by May Sarton

In space in time I sit
Thousands of feet above
The sea and meditate
On solitude on love

Near all is brown and poor
Houses are made of earth
Sun opens every door
The city is a hearth

Far all is blue and strange
The sky looks down on snow
And meets the mountain-range
Where time is light not shadow

Time in the heart held still
Space as the household god
And joy instead of will
Knows love as solitude

Knows solitude as love
Knows time as light not shadow
Thousands of feet above
The sea where I am now

 

博主注:May Sarton (1912–1995) 是比利时裔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日记体作家。 下面转录网上查到的一篇介绍(http://www.chezaiyi.cn/lifeculture/163533.html):

梅萨藤(May Sarton , 1912-1995) 是美国20世纪知名女性作家,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人类精神探索者,创作了二十多本小说、二十五本诗集和日记。

1912年5月3日出生在比利时沃德尔哥摩,1916年随父母到美国。1929年毕业于剑桥拉丁高中,17岁时系列十四行诗发表在著名的《诗刊》上,19岁时游学欧洲巴黎。50年代,梅萨藤的父母先后去世,她从马萨诸塞州移居新罕布什尔州的纳尔逊,之后将过程写出《种梦根深》(Plant Dreaming Deep)一书,同时期与同性恋朱迪结婚,共同生活15年。1

1973年起选择独居写作,其著名作品都是以独居和探索自己心灵活动为主题。其名言“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她反对传教活动,于晚期《海边小屋》一书中借评价一位牧师朋友的来访表示不解为何有些教徒总想要去改变别人,自己认识的真正宗教家(一位修女)在黑人区做了许多救济工作却从不谈宗教,只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传教是一种借着友谊桥梁对朋友施加精神压力。

 

著名作品

  • 《祖父的出生》(1957)

  • 《小屋》(1961)

  • 《斯蒂文斯夫人听到美人鱼在歌唱》(1965)

  • 《爱之种种》(1970)

  • 《今日留恋》(1973)

  • 《独居日记》

  • 《海边小屋》

  • 《过去的痛》

  • 《梦里晴空》

参考文献

1.  ^ MAY SARTON: A POET'S LIF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77479.html

上一篇:2005年夏天的高温——日记摘抄986
下一篇:对三篇情报学博士论文稿的意见(2007)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12 尤明庆 刘进平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范振英 胡泽春 鲍海飞 刘钢 何青 籍利平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