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林自新老所长
武夷山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科技日报》社长的林自新先生,2021年12月27日去世,享年93岁。我退休三年半了,有那么一点与世隔绝,事先完全没有得知林老师去世的消息。今天一位老朋友告诉我,我才得知。
我为什么称呼他“林老师”?因为他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情所,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时,决定本所招收的科技情报研究生中,要有一部分以“科学技术政策与社会经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我正是对此方向感兴趣,才报考了中情所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了30年,直到2015年违心地被轮岗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我们同学们在读研期间都叫他“林老师”而不是“林所长”。可以说,林老师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
林老师具有罕见的远见卓识。例如,我们1982年初入所学习时,按照林老师的设计,中情所国外情报研究部已经有了一个“重大问题研究组”。重大问题指什么呢?人口、农业、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知道,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说法;1981年,美国的著名未来学家布朗(Lester R. Brown,博主:他也是林老师的好朋友。布朗先生主编的《世界状况》年度报告多年来都由中情所翻译出版,我参加过其中多个年度报告的翻译)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此后,“可持续发展”概念才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读研期间,林老师亲自给我们讲“科技与社会发展概论”。我曾将课堂笔记整理发表在博客上,如:
林自新老师讲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概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19327.html;
林自新老师讲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概论”(二),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1295.html;
林自新老师讲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概论”(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2662.html。
1985年,《科技日报》创刊。这一年我已经毕业留所在国外部工作。原先国外部的一位业务骨干随林老师去《科技日报》创业了,担任国际部主任,他动员我也去《科技日报》国际部工作,发挥我的外语优势。1985年11月8日晚,我陪林老师采访了美国专家Charles Weiss(Charles Weiss当时是联合国或是世行的专家,记不清了,后来他担任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其实这是林老师在考察我的英语水平,看看能否胜任《科技日报》国际部工作岗位的要求。我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口译效果不如为Linda翻译那次,Weiss讲话较快,也不那么清楚,我在翻译中犯了不少错误”。再后来,出于种种考虑,我还是决定继续在中情所工作,没有跳槽。
我的研究生同学李耕耕是林老师带的研究生。林老师匆忙去《科技日报》上任后,他请李耕耕帮他整理中情所所长办公室里的资料,可以由李耕耕全权处理。李耕耕让我帮着一块整理,说“你觉得什么资料好,你就拿走”。这时我吃惊地发现,林老师的国际交友面之广,英文资料之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肯定是罕有其匹的。我确实拿走了很多很多的资料。
2014年,我的文集《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出版。我在该书的“序”里提到了林老师对我的影响。头两段话便是:
从20世纪80年代初读研究生开始,就对未来学研究领域发生了浓烈的兴趣。我想,这可能是受我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时任所长林自新老师的影响。
林老师与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世界著名未来学家莱斯特. 布朗是好朋友。该所出的每一本《世界状况》年度报告,布朗先生都交给本所翻译,并放弃版税。我参加了《世界状况》多个年度报告的翻译,学到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的很多东西。林老师也与美国千年研究所所长吉拉尔德. 巴尼博士是好朋友,直到今天,本所仍然保持着与该所的合作关系,该所开发、本所汉化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软件“T 21”已经对我国的决策实践和软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我还记得有一次,林老师作报告,他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绝不是个空洞的口号。当你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严峻的水危机的时候,你还会开着长流水给西瓜冲凉吗?”
拿到新书后,我赶紧到林老师家给他老人家送了一本。其实这是我唯一一次去林老师家登门拜访(我对自己的导师孙学琛老师也只有一回登门拜访,是在留所工作之后)。他与我聊了很久,还建议说:中信所可以有意识地编译一下国际上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正反两方面议论,这些东西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我还想到,我20世纪90年代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有一次林老师到美国看望孩子,顺便到华盛顿拜访一些智库学者和其他专家。我就开车拉着他一站一站地跑,在此过程中,我也聆听到不少高论。在私下聊天时,我告诉林老师,我爱人上班地点离家很远,单程至少要一个多小时,堵起车来就不堪设想。他听后很着急,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上班这么远,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怎么办呢”此时,他已退休多年。如果他还没退休,他多半会主动提出:我来想想办法,帮你爱人调到离家近一些的单位。他的竭诚关心部属,是有口皆碑的。
永远怀念睿智、慈爱的林老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