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记者请我谈小时候读《算得快》的往事
武夷山
2007年5月21日
XX:
你好! 我手头没有《算得快》,无法“复习”一下,以帮助找回当年的感觉。所以,既无法写,也无法谈了。
小时候读此书的感受:
1、崇敬。刘后一在我心中就是英雄,故对他的名字永生不忘。(小时候读过的其他好书,能记住作者名字的不多,因为比不上这一本那么好);
2、愉悦。没想到数学还能这么好玩。能与《算得快》媲美的是《趣味物理实验》,小学时,我在一位亲戚家小住一个星期期间,发现此书,就将上面介绍的实验,能做的就做了一遍。例如,在茶杯口用三根牙签交错叠放,再在三根牙签形成的那个三角形上堆放重物,据说能承受1斤4两!我能放得上去的东西超过了一斤(再放就要倾倒了,太高),尽管还不到1斤4两,我也很满意了。
最后加上一点现在的感受,即3、反思。不少与我属于同代人的家长,至今还能辅导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功课。我们小时候没有经历过题海战术的洗礼,为什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许还超过现在的孩子呢?我们那时是没人辅导的,实际水平反而超过了现在这些动辄需要辅导的孩子;我们没做多少题,但像《算得快》这样的书,会把内容印在你的脑子里,现在的小孩整天做题,脑子里反而一桶浆糊(这好比,小时候,每年过春节才能凭票买到一点儿花生糖、芝麻糖、寸金糖、交切片等点心,所以其美味永生难忘;现在好吃的东西太多,味觉也就麻木了)。老师们,校长们,还不应该思考吗?
博主今记:以下是国家图书馆查到的信息。我小时候读的是否这一本,记不清了。
作者:刘后贻 编写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份:1963 格式: 图书 |
后来该书于1978、1996、1997、2003、2012年再版过。
据百度百科:
刘后一(1924年—1997年),笔名湘江、祥夫、刘博夫。湖南省湘潭县人。高级编辑。
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1950年—1952年任东北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52年—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编辑。1953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翻译、科学出版社编辑。1957年—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从事科学研究兼学报编辑、编委、科普杂志《化石》主编。1953年加入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加入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普协会,1980年加入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1990年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87年退休。1982—1997年任《世界儿童》顾问。
编辑
早在4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科普创作。1963年在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科普读物《算得快》(累计印数1000多万册)。 40多年来,翻译、创作科普书籍40多本,并多次获全国及省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他还致力于科普创作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曾应邀去成都、重庆、长沙、西安、哈尔滨、阜新等地讲授科普创作课程。 其代表作有:《猎火》《喂柴》《驱兽》《打虎》 《故事的由来》《捕鱼》《杀象》《学艺》《埋尸》《缝衣》《钻木》《今日向何方》《张弓》《种粟》《驯狗》《养猪》《织布》《制陶》《画符》《易物》《斗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