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火灾统计报告中,常会出现类似的表述:“全国共接报火灾31.2万起,亡1582人,伤1065人,直接财产损失37.2亿元,与去年相比,四项数字均有下降。”所谓数字均有所下降,却未必能真实体现出火灾控制水平的提高。
每年的火灾损失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火灾的起数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其次受到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还会受到诸如气候、经济、历史、文化、安全投入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些运气成分。
所以,绝对数值的同比下降,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社会对火灾整体防控能力的稳步提高,更多的时候,可能仅仅是在“靠天吃饭”。
历年来为了有效应对火灾,减少人员财产伤亡,社会进行了大量投入:全员消防教育宣传、培训演练、防灾减灾投入、新技术应用、微型消防站普及、应急救援,体系制度建设,包括事故追责、火灾调查、火灾保险业务等。
将所有统计中的火灾按燃烧持续时间进行区段划分,通过前后对比,只有当持续时间短的区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持续时间长的部分比例得以压缩,才能说明火灾防控能力处于逐年稳步提升,过去的一切投入被视为方向正确、行之有效。(例如下图)
左图中“火灾扑救战斗耗时情况”如果用以描述火灾损失并不准确,时间统计应当从实际起火开始计时,同时包含灭火之前的各种耗时,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每一起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及破坏程度。
这样,无论统计数据是一千例,还是一万例,只要样本来源真实有效,都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出样本来源地的火灾防控水平变化。这样的比例变化同时意味着火灾平均持续时间的缩短,背后自然是人员财产损失的有效缩减。
衡量指标的明确,便于认清差距与不足,从而更好地把握与调整努力方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