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戏也,特各人“人生戏法”不同耳。“舞台戏法”不过是“人生戏法”的舞台表现形式。
不同的“戏法”产生不同的“戏果”(包括“笑果”)。从最近二十余年来被央视当作“国戏”的“本山戏”所产生的“戏果”(“笑果”),可见当今中国所盛行的“人生戏法”之“俗”!
如何区分“人生戏法”的“雅”与“俗”?
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所说的“礼”,是通行于所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的所谓“中国”的文明社会的公共规则,亦即西周以来的文明人的“人生戏法”。这种“人生戏法”是通过“博学于文”才为个人所掌握,故此“戏法”实是“文法”,亦即“人生之戏”的“雅法”。
然则,“人生戏法”的“雅”“俗”之分野就在于,是否遵守文明人所当遵守的公共规则来演绎“人生之戏”。
当今中国处于所谓“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这差不多也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不再有“四夷”(野蛮社会)与“中国”(文明社会)的严格区别,因其“社会转型”是意味着“旧中国”(落后的文明社会)的即将逝去和“新中国”(先进的文明社会)的即将来临,所以过去及至于现在对所谓“四夷”(野蛮社会)与“中国”(文明社会)的区分就失去了合理性,从而也不再有意义了,因为即将出现的“新中国”(先进的文明社会)的新文明标准才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公共规则,只是这种新的公共规则至今尚未具足公共性,在目前它还只是为极少数人所倡导和奉行,故从其现实状态来看似乎是某种“私人规则”而非“公共规则”。
当“新中国”(先进的文明社会)的公共规则尚未具足公共性,仍以“私人规则”的萌芽形态出现而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微弱的作用,而“四夷”(野蛮社会)与“中国”(文明社会)的区分又丧失了合理性而不再有意义的时候,曾经长期受到“国人”(文明人)压制的“夷人”(野蛮人)却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如“枯木逢春”,尽情展示其曾为“国礼”所难容并遭其拒斥的“夷规”(与“国礼”相悖的“人生戏法”),据此来演绎其“人生之戏”。这正是最近二十余年来“本山戏”从原来遭“国戏”排斥而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俗戏”,变成广受“大众欢迎”而久盛不衰地活跃于央视的“国戏”的历史原因。
笔者深信,尽管央视的“本山戏”收到了广受“大众欢迎”的“戏果”,但能收到如此巨大的“俗笑果”的“本山戏”本质上不过是在原来的“国戏”(“雅戏”)已然衰落条件下得以“登堂入室”的“夷戏”(“俗戏”)而已。这种“俗戏”早就被“中国”所唾弃,只是在“旧国戏”已失去“国戏性”而“新国戏”又尚未具足“国戏性”的时候,被坚信“宁缺勿滥”绝不如“宁滥勿缺”的央视权且当作填补目前“国戏空缺”的“滥戏”罢了。这种“滥国戏”的“舞台戏法”所反映的“人生戏法”,决无可能成为经“社会转型”而将要出现的“新中国”(新文明社会)的公共规则。
当即将出现的“新中国”的“新人生戏法”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被中国人普遍用来演绎“人生之戏”的时候,目前还在或还要被用来“滥竽充数”的“滥国戏”就将如已然衰落的“国戏”一样,被放进“国戏陈列馆”,让后人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曾经红极一时的“滥国戏”。也许“大众”不信,反正我信,走着瞧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