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知识经济的要求:“政教分离”与“经教合一”

已有 3731 次阅读 2007-7-2 04:55 |个人分类:教育

内容提要: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是与传统的知识功能观、教育功能观和政治观内在地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这些传统观念的集中体现。对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也必须从政治改革入手。这种政治改革,应当是从传统的贤人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进而由传统的基于知识政治观的“以智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从而实行“政教分离”,使教育独立于政治而服务于经济,形成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经教合一”(经济与教育的结合与统一)的新格局,并根据“经教合一”的要求,研究如何使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有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的教育管理体制。

 

  

近读李东凯先生发表在“博客中国”的文章《故考零分以抗议应试教育,大侠也》,颇有感触。它使我马上就想起了“文革”中的那个“白卷英雄”——张铁生。

 

从现象上看,陈圣章的行为与张铁生的行为有其相同点,即都是考试的时候故意考零分或交白卷。但是,他们的这种看似同一的行为,却是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因其“语境”不同,它们的意义也就不同。

 

“文革”时期,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流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相应地,在教育界则盛行对所谓“白专道路”的批判,由此走极端地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张铁生就是在此语境下交白卷的。

 

张铁生是要以自己交白卷的行动,来抗议为当时所彻底否定的“文革”前十七年的所谓“白专教育”,抗议为这种“白专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白知识”。它有其特定的政治意义,即他的行为适应了当时“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意识形态和所谓“反修防修”的“文革”运动。

 

因此,如果说“文革”对中国历史进步来说是一场“浩劫”性的灾难的话,那末,张铁生的交白卷行为,就是为这场灾难“雪上加霜”!其消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陈圣章则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的今天,这是一个为国人所共同自觉意识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内在地要求知识为经济建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服务,以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时代要求,决定了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应当也必须向学生传授能够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服务的知识。陈圣章是在此语境下故意零分的。

 

陈圣章乃是要以自己故意零分的行动,来抗议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死知识”——对社会实践无实用价值的“空知识”。这种抗议是合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本质地要求知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要求其实同时也是要求教育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要根据其社会实践的要求来组织教育、管理教育。这种组织和管理,本质上就是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亦即对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交换、知识消费诸环节在内的整个知识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为当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这种社会经济的双重性质所决定,知识生产也是一种商品生产,知识交换也是一种商品交换,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商品消费,因此,应当也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来实行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而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实现的,也就是在市场需求的客观变动中得以实现的。故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无疑应当根据知识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这当然也意味着对教育的组织和管理,也应当根据教育市场的需求来进行。

 

但是,知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知识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在于:

 

知识是以信息形式存在着的一种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

 

知识是包括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内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由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所决定的,知识不过是对这种复杂的客观联系的反映。换言之,一方面,知识具有客观内容,是客观知识;另一方面,知识又具有主观形式,是主观知识。客观知识是意味着知识对人的他在性、独立性;反之,主观知识则意味着知识对人的自在性、依赖性。知识对人的这种双重关系,决定了知识的双重性——非人性与人性。就知识的非人性方面来说,知识与其他商品是一样的;而就其人性方面来说,知识又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它是一种人性商品。就知识作为一种人性商品而言,知识经济实是人性经济,知识管理乃是人性管理。

 

要之,知识管理、教育管理涉及到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和人性管理三大领域,是这几种管理的结合与统一。具体地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结合的方式、方法、途径,是知识管理和教育管理的新课题。

 

对于这个新课题,我尚未有研究,谈不出什么具体的看法。但是,对照该课题的本质内容,我则明显感到,现行的教育管理是根本不合时代要求的。这突出地表现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乃是一种行政管理体制。这意味着,这种体制所依据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把教育管理本质地理解为行政管理。进而言之,这种教育管理理念是本于这样一种教育观,即把教育本质地理解为行政,亦即理解为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而这种教育观又是本于这样一种知识功能观,即把知识理解为服务于政治的东西。这种知识功能观,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观,即把政治理解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政治观。

 

显而易见,知识政治观是中国传统的政教合一的思想基础。所谓政教合一(政治与教育的结合与统一),这个传统所体现的不过是政治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念中的政治就是贤人政治。正是这种贤人政治观念,决定了“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功能观;也正是这种教育功能观,决定了教育应当且必须与政治相结合的政教合一观。

 

据上分析,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是与传统的知识功能观、教育功能观和政治观内在地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这些传统观念的集中体现。

 

因此,对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也必须从政治改革入手。这种政治改革,应当是从传统的贤人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进而由传统的基于知识政治观的“以智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从而实行“政教分离”,使教育独立于政治而服务于经济,形成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经教合一”(经济与教育的结合与统一)的新格局。

 

本文所提出的上述教育管理新课题,是与知识经济时代所内在地要求的“经教合一”相适应的。根据“经教合一”的要求,我们理当研究如何使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有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的教育管理体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4067.html

上一篇:老、庄思想的差异(中)
下一篇:“法自然”即“守中”——读《老》札记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