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呼呼已久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终于即将在江苏等省份首先试行了,而且苏州大学又是江苏的重点试改单位之一。
前天我打开电视台收看“苏州新闻”,看到电视台就“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问题采访苏州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节目,听这位副校长说,“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首先是要打破教授的“铁饭碗”,而这种改革其实几年前就在苏州大学启动了,例如,苏州大学规定,任讲师后若干年内必须晋升至副教授,任副教授后若干年内必须晋升至教授,若不能如期晋升者必须离开教学岗位,他说,这个规定实际上是在教授的“铁饭碗”上打开了一道裂痕。当然,“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还包括其它方面的内容,但这位副校长只是几句带过,没有像前者那样举例加以说明,这就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将要进行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似乎是以打破教授的“铁饭碗”为首要内容的。
这使我立马想到了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苏州大学流传的一种说法(未经证实):某省(市)已开始试行高校教师退休制度的改革,其改革后,退休教师的医疗保险划归当地社保局统管,相应地其养老金也将比改革前有所减少,等等。并且还传说,因为此例已开,尚未进行此类改革的某地高校的一些老教师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到了退休年龄还想学校延聘者纷纷如期办理退休手续,甚至未到退休年龄者也找理由争取提前退休,以便能享受到退休制度改革以前的好处。尽管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传说,但常言道“无风不起浪”,故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人这样猜测:它不应该是“空穴来风”,而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有关决策部门故意事先放出的一个试探高校教师意见与态度的“气球”。
把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我马上敏感到人们呼呼已久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有可能会走偏。
我并不反对我们学校已经进行的上述改革,但这种改革不应被笼统说成是打破教授的“铁饭碗”,因为即使是像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的高校,也还有终身教职,一经获此教职也就等于捧得了“铁饭碗”,这说明,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也还实际存在着“铁饭碗”,至于能否捧得“铁饭碗”,当然是取决于教师本人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以及资历因素。所以,一刀切地打破教授的“铁饭碗”,这恐怕在中国欲与之“接轨”的发达国家至今还没有先例吧,难不成在许多事情上都习惯于爱搞“一刀切”的中国又要一刀切地打破教授的“铁饭碗”了?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去年本博发表了《行政办学是中国教育“乱之首” 》(2009-2-9)一文,指出:“现行教改的根本任务在于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只要全国的学校还是按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再到县市的教育局这种集权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国教育,学校必不具有自主权;而没有办学自主权的学校,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好学的。”“中国教育应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对全国学校应实行‘无为而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者,行政管理事务也;‘有所不为’者,教学和科研事务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事务,应该是围绕着全国自主办学的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而提供政府所应提供的服务。至于教学与科研活动本身,则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而应该由民间性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及各个学校来管理。”这就是说,在笔者看来,“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内涵是行政官员不直接插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管理(核心是决策),而是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来管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校内则由教授委员会来管理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政府官员和校内的行政人员只为专家对教学与科研的管理(决策)提供这种管理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与教授治校(对教学与科研的管理决策)。
但是,现实的迹象显示,由于整个国家政治体制未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不可能改的,故由教育部所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所谓“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去触动拙文《行政办学是中国教育“乱之首” 》所指的“按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再到县市的教育局这种集权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即其改革的宗旨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而不过是为了减轻政府原来对高校所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减轻政府原来对高校教职员工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将要进行的所谓“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很可能只是政府利用来自教育界自身关于“去行政化”的改革呼声,偷梁换柱地进行名为“高校去行政化”,实为“政府卸经济包袱”的行为。但愿不是真的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391834.html
上一篇:
能善待国民的制度就是好制度下一篇:
制度合理是严于律己的前提——评蒲、施、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