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国最缺什么知识?——简答金布先生 精选

已有 5464 次阅读 2009-7-16 09:43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 思维方式

拙文《独立思考与独立人格的内在同一性 》发表后,[游客]金布 [2009-7-16 8:24:16] ip:221.130.57.*  )先生评论曰:  

 

虽然知道这网站时间不长,可总感到这里有许多的智者,周教授的博客就是我常来看的,感到是个可以值得交流的老师。看到周教授重新在这里写博,我又可以开始关注和学习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出发点,从他言论可以看出其基本的观点和思维方式,那么你可以说他不是独立思考后说的话。我对独立两个字就想不通了。

 

我认为,人们发言,只是思考层次、深度、角度的区别。也许,会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发言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就不是独立思考后发言的。我想,应该多从他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他的言论在怎样个层次。我所了解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三个层次了:关联式(玄思式)、分解式(演绎式)、定量式。我们中国人大部分还停留在关联式(玄思式)阶段,逻辑思维缺乏,加上汉语语义表达上的不确定性,所以给人感觉缺乏独立思考。

 

现专门作如下简要回复:

 

对是否独立的判断,因为如您所说的原因,应该把人格与思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人格是否独立是较易判别的。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行为显示出他一贯缺乏独立人格,那末,即使他有时也发表了看似独立的见解,也可以判定这东西必是从别人那里来的,而并非其本人独立思考的产物。这也就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为人来判定他的为学。正因如此,为人对学者是第一位的,他的为人决定着他的为学,他的为学是从属于其为人的。

 

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我觉得您讲的很有道理。缺乏逻辑思维,不讲逻辑,的确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大的缺失。而这一点又集中表现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通常是模糊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都没有明确而清晰的界限。但是,这只是其缺陷之一。

 

另外,自清代朴学兴盛以来,更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主义的科学思维传统;自清末常州学派兴起以后,又形成一个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的人文思维传统。后起的这两个传统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由此形成了一个总的思维方式:实用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或经验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一切从经济或政治的实用要求出发,跟着感觉走,完全依赖于感觉经验来进行具象性的行动思维,缺乏抽象的、逻辑的和理论的思考。而那些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们,则继承和发展前面的更为古老的玄思传统,他们根本不愿意关注社会现实,轻视实践经验,因此,其思维缺乏现实性、实在性,其内容抽象,空洞无物。

 

现在的中国学术界所热心于从事的科研工作在相应的成果上表现出来,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以科学语言对行动思维成果的陈述,另一类是以人文语言对玄思成果的表达。前者是属于技术知识范畴,后者是属于哲学知识范畴。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的所谓知识,要么是属于技术知识,要么是属于哲学知识,最缺乏的就是介于技术知识与哲学知识之间的科学知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243784.html

上一篇:法理:博客言论也得小心用词(转)
下一篇:西方媒体终于提醒我们应该走什么道路
收藏 IP: .*| 热度|

12 曹裕波 赵国求 鲍得海 刘玉平 马雷 陈儒军 俞立平 吉宗祥 迟菲 王力 王立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