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敬夫子而远之”——我对孔子的看法

已有 6757 次阅读 2007-4-22 12:56 |个人分类:儒家.儒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题:《我对孔子的看法——致小丛先生》)

本博主新发文章《自爱而爱人——孔子为仁处世哲学述略(上/下),得到读者小丛先生的称道,被评为“两篇教做人的好文章”,吾以此有自得而得人之乐也。谢谢小丛先生的赏识!顺告小丛先生:

 这篇文章,是我1992年写成的,发表于当年<福建论坛>第2期。

 通过写这篇文章,我受到莫大的关于做人方面的教益。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既可用于治天下,当然亦可用于修身正己,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于是,我便从为人处世的角度认真研读<论语>,及心有所得焉,乃发而为文,是为此文之作的缘起。

 所谓为人处世,其实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我想,虽然古今之"器"(物质文明)差异极大,然其"道"(精神文明)在许多方面并无根本的变化。自古及今,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大体相同的,如其文中所述的那些人际关系,难道不是古今如一的么?既是如此,古之"道"就未尝不可以"今用",这就是“古为今用”的道理。

 孔子是几千年中华精神文明的总代表,甚至堪称为其文明之化身!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这种特殊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而决不是某个人或某代统治者,甚至也不是某个阶级人为“打造”的结果。谁想动摇他的这种历史地位,都只能是愚妄之想!

 孔子的思想,几千来一直为中国人所崇奉,其与中华精神文明的发展史,联成一体,无可分割。所以,我是绝对反对"反儒(孔)"的。"反孔",决不意味着仅仅是反对孔子这个人,而是意味着否定几千年中华精神文明史,意味着与这几千年中历史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精神文明对着干!如此“反孔”之人,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胆敢如此妄为者,除了"文革"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造反派",便是其“造反派”的嫡传子孙无疑。我看“博客中国”以“骂孔”出名的学者,其身上就充满了“造反派”的气味!

 但是,中华精神文明绝没有终结,它永远在与时俱进,也应当与时俱进,以进一步发展自己。新的时代有新的时代精神。今天的时代精神,当然不同于古时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也是绝对反对"复儒(孔)"的。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需要我们这代人自己去探索其应对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的,不应也决不能乞求于老祖宗的亡灵来代替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

 "复儒",看起来似乎是尊孔,其实恰恰有悖于孔子之道!因为,孔子曾明确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若把儒家孔子思想比作“鬼神”的话,则按孔子思想,无疑当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既“敬儒(孔)”,又“远儒(孔)”。

这里“远之”的意思,就是“敬儒(孔)”者要有自己区别和独立于“儒(孔)”的新思想,换言之,就是应当进行其思想文化创新活动。

 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逾矩”,其直接意义乃在于不违周公所制之“礼”,其间接意义则在于“敬周公”;而“从心所欲”则意味着孔子对周公的态度,是“敬周公而远之”——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从事其思想文化创造活动。

 事实上,孔子的“仁”就是他在承继周公之“礼”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文化创新的产物。孔子“仁”的思想和哲学,岂是当初“制礼作乐”的周公所本有者哉!

 故作为孔子之道的传承者,欲尊其道,则必不当“复儒(孔)”也。

 《易传》曰:“为道屡迁”,“唯变所适”。孔子之道亦然,它也是“屡迁”的,亦即应当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而加以必要的变革,以适于变化着的人情物理。

 孔子何尝教我们后人“复(兴)”其“儒(学)”哉!

 那些自我标榜“尊孔”的"复儒"者,其于孔子思想,盖仅得其粗而遗其精,实乃大违孔子之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596.html

上一篇:重目标----墨家的管理思想——先秦诸子管理思想论纲(二)
下一篇:“永不认错”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