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未明難臥休,
褲作衣穿亂顛悠。
原來刻漏錯若醉,
晝夜報時失序愁。*
*和羅隱《自遣》韻: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得、失】得意、失意。【悠悠】作無聊解。
羅隱(833-909),字昭諫,唐代余杭今浙江余杭縣人。原名羅橫,因常諷刺現實而得罪權貴。十多次舉進士而落第,改名羅隱。有《甲乙集》和《羅昭諫集》傳世。
目次:一、原詩 二、東方未明·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四句。
·東方未明(máng),顚倒衣裳。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顚倒裳衣。倒之顚(dīng)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yú),不夙則莫(mù)。
*第一、二章,各自前二句與後二句,各通一個韻,各章都押兩個韻。第三章四句則同韻。這種各章有不同押韻的情況。在《詩經》裡不少。
二、東方未明·小序
《序》:“《東方未明》:刺無節也。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掌其職焉”。
鄭箋:“號令,猶召呼也。挈(qiè)壺氏,掌漏刻者”。
孔疏:箋“號令……刻者”,“以經言‘自公召之’,故云‘號令猶召呼也’。挈壺氏於天子爲司馬之屬,其官,士也,故《夏官·序》(*《周禮》)云‘挈壺氏下士六人。’注云:‘挈讀如挈髪之挈。壺,盛水器也。世主挈壺水以爲漏。’然則挈壺者,懸繫之名,刻謂置箭壺内,刻以爲節而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記晝夜昏明之度數也。以序言‘不能掌其職焉’,故舉其所掌之事也”。陸音義:“朝,直遙反,注皆同。挈,苦結反,又音結。壺音胡”。
【挈(qiè)】康典第376頁: “qiè《說文》縣持也。《廣韻》提挈也。《周禮·夏官》挈壷氏,註:世主挈壷水以爲漏。xié義同。qì缺。jiá獨。jié音劼,與𦸉同”。
孔疏:“作《東方未明》詩者,刺無節也。所以刺之者,哀公之時,朝廷起居或早或晚,而無常節度,號令召呼不以其時。人君置挈壺氏之官,使主掌漏刻,以昏明告君。今朝廷無節,由挈壺氏不能掌其職事焉,故刺君之無節,且言置挈壺氏之官,不得其人也。朝廷是君臣之總辭,此則非斥言其君也。興,起也。居,安坐也。言君之坐起無時節也,由起居無節,故號令不時,即經上二章是也。挈壺氏不能掌其職,卒章是也”。
朱熹《詩序辯說》:“夏官:‘挈壺氏,下士六人。’挈,縣挈之名。壺,盛水器。蓋置壺浮箭,以為晝夜之節也。漏刻不明,固可以見其無政,然所以‘興居無節,號令不時’,則未必皆挈壺氏之罪也。”
第一章:東方未明(máng),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明,顚倒衣裳】
【明(máng)】朱傳:“明,叶謨郎反”。顧炎武《詩本音》:“明,彌郎反”。
【倒】朱傳:“倒,上聲”(*今拼音第三聲)。
毛傳:“上曰衣,下曰裳”。
孔疏:傳“上曰衣,下曰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曲禮》(*《禮記》)曰:‘兩手摳衣,去齊尺。’注云:‘齊謂裳下緝也’,是裳亦稱衣也。傳言此,解其顚倒之意,以裳爲衣。今上者在下,是爲顚倒也”。
鄭箋:“挈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爲明,故羣臣促遽顚倒衣裳,羣臣之朝,别色始入”。
孔疏:箋“挈壶……始入”,“解時實未明,而顚倒衣裳之意。以挈壺氏失漏刻之節,每於東方未明,而爲己明,告君使之早起。羣臣當以失晚,復恐後期,故於東方未明之時,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顚倒著衣裳而朝君。此則失於侵早,故言朝之正灋,羣臣别色始入。東方未明,當起也,别色始入,《玉藻》(*《禮記》)文,羣臣顚倒衣裳,方欲朝君,人已從君所來召之,是君己先起矣,故言君又早興。臣起已太早,君興又早於臣也”。
朱傳:“羣臣之朝,别色始入。”
【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倒】朱傳:“倒,叶都妙反”。
鄭箋:“自,從也(*朱傳同)。羣臣顚倒衣裳,而朝人又從君所來而召之,漏刻失節,君又早興”。陸音義:“倒,都老反。遽,其慮反。别,彼列反”。
章解:
孔疏:“東方……召之”,“言朝廷起居無節度,於東方未明之時,羣臣皆顚倒衣裳而著之。方始倒之顚之,著衣未往,已有使者從君而來召之。起之早晚,禮有常灋,而今漏刻失節,促遽若此,故刺之”。標點
朱傳:“此詩人刺其君,興居無節,號令不時。言東方未明而顛倒其衣裳,則既早矣,而又已有從君所而來召之者焉。蓋猶以為晚也。或曰:所以然者,以有自公所而召之者故也”。
第二章:東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dīng)之,自公令之。
【東方未晞,顚倒裳衣】
【晞】毛傳:“晞,明之始升”。 陸音義:“晞音希”。 康典第442頁:“《说文》:乾也”。
孔疏:傳“晞,明之始昇”(*朱傳同),“晞是日之光氣。《湛露》(*《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詩總174)云:‘匪陽不晞’,謂見日之光而物乾,故以晞爲乾。《蒹葭》(*《秦風》詩總129)云:‘白露未晞’,言露在朝旦,未見日氣,故亦爲乾義。此言東方未明,無取於乾,故言明之始昇,謂將旦之時,日之光氣始昇,與上未明爲一事也”。
【顛(dīng)】朱傳:“顛,叶典因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顛音真,《說文》从頁,真聲。”康典第1401頁:“zhēn又《集韵》亦顶也。”
【倒之顚之,自公令之】
【令】毛傳:“令,告也”。朱傳:“令,去聲,叶力呈反。令號令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令,平聲,今多讀去聲,間亦有讀平者”。
第三章: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yú),不夙則莫(mù)。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折】陸音義:“折,之舌反。朱傳:“折音哲”。
毛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圃,菜園也。折柳以爲藩園,無益於禁矣”。 康典第495頁:“《廣韻》:樊,籠也。”康第150頁:“《說文》:種菜曰圃。”
孔疏:傳“柳柔……於朝”,“言柳柔脃(*cuì古同脆,陸七歲反)之木者,欲取無益於禁,故以柔解之。‘樊,藩也’,《釋言》文。孫炎曰:‘樊,圃之藩也’。郭璞曰:‘謂藩籬也。種菜之地謂之圃,其外藩籬謂之園,故云:圃,菜園也’。太宰九職,‘二曰園圃,毓草木’,注云‘樹果蓏曰圃,園其藩也’。是圃内可以種菜,又可以樹果蓏,其外則藩籬以爲樊。柳是柔脃之物,以手折而爲藩,無益於禁,以喩狂夫不任挈壺之職也。”
陸音義:“藩,方元反。本又作蕃”。陸音義:“圃音布,又音補。樹菜蔬曰圃”。朱傳:“圃,叶博故反”。
【狂】康典第660頁:“《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又《集韻》:一曰躁也”。
【瞿瞿】毛傳:“瞿瞿,無守之貌。古者有挈壺氏以水火分日夜,以告時於朝”。陸音義:“瞿,俱具反”。;朱傳:“瞿音句”。
孔疏:“《蟋蟀》(*《唐風》詩總114)云:‘良士瞿瞿’,瞿爲良士貌。故傳云‘瞿瞿然顧禮義’。此言‘狂夫瞿瞿’,謂狂愚之夫,故言‘瞿瞿,無守之貌’,爲精神不立,志無所守,故不任居官也。序云‘挈壺氏不能掌其職’,則狂夫爲挈壺氏矣。故又解其瞿瞿之意。
“古者,有挈壺氏以水火分日夜,謂以水爲漏,夜則以火照之,冬則冰凍不下,又當置火於傍,故用水用火。凖晝夜共爲百刻,分其數以爲日夜,以告時節於朝,職掌如此。而今此狂夫瞿瞿然志無所守,分日夜則參差不齊,告時節則早晚失度,故責之也。《挈壺氏職》曰:‘凡喪,懸壺以代哭,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則以火釁(*康典P1278 xìn血祭;塗)鼎水而沸之,而沃之。’注云‘代,更也。禮未大斂代哭。以水守壺者,爲沃漏也。以火守壺者,則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漏刻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則有長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是其分日夜之事,言冬夏之間有長短者,案《乾象歷》,及諸歷法與今太史所皆云:冬至則晝四十五,夜五十五;夏至則晝六十五夜,三十五;春、秋分則晝五十五半,夜四十四半。從春分至於夏至,晝漸長增九刻半;從夏至至於秋分,所減亦如之。從秋分至於冬至,晝漸短減十刻半;從冬至至於春分,所加亦如之。又於每氣之間加減刻數,有多有少。其事在於歷術以其算數有多有少,不可通而爲率,故太史之官立爲法,定作四十八箭,以一年有二十四氣,每一氣之間又分爲二,通率七日強半而易一箭,故周年而用箭四十八也。歷言晝夜者,以昏明爲限。馬融、王肅注《尚書》,以爲日永則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日短則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日中、宵中,則晝夜各五十刻者。以《尚書》有日出日入之語,遂以日見爲限。《尚書·緯》謂刻爲商。鄭作《士昏禮·目錄》云:‘日入三商(*三刻,有謂商為啇同滴之誤)爲昏’。舉全數以言耳。其實日見之前,日入之後,距昏明各有二刻半,減晝五刻以裨夜,故於歷灋(*法)皆多校五刻也。鄭於《堯典》注云:‘日中、宵中者,日見之漏與不見者齊也。日永者,日見之漏五十五刻,日不見之漏四十五刻’。又與馬、王不同者,鄭言日中、宵中者,其漏齊則可矣。其言日永、日短(*孔安國傳:“永,長也,謂夏至之日”;“日短,冬至之日”(尙書·堯典)之數,則與歷甚錯。馬融言晝漏六十,夜漏四十,減晝以裨夜矣。鄭意謂其未減,又減晝五刻以增之,是鄭之妄說耳。漏刻之數,見在史官,古今歷者,莫不符合。鄭君獨有此異,不可強爲之辭。案挈壺之職唯言分以日夜,不言告時於朝。《春官·雞人》云:‘凡國事爲期,則告之時’,注云:‘象雞知時’。然則告時於朝,乃是雞人(*官職)。此言挈壺告時者,以序云‘興居無節,挈壺氏不能掌其職’,明是挈壺告之失時,故今朝廷無節也。蓋天子備官,挈壺掌漏,雞人告時,諸侯兼官,不立雞人。故挈壺吿也。《庭燎》(*《小雅·鴻雁之什》詩總182)箋云:‘王有雞人之官’,是鄭意以爲,唯王者有雞人,諸侯則無也。”
鄭箋:“柳木之不可以爲藩’,猶是狂夫不任挈壺氏之事。” 陸音義:“任音壬,下同”。
【不能辰夜(yú),不夙則莫(mù)】
毛傳:“辰,時。夙,早。莫,晚也”。孔疏:“《釋訓》云:‘不辰,不時也’。是辰爲時也。‘夙,早’,《釋詁》文。暮與早對故,爲晚”。
鄭箋:“此言不任其事者,恆失節數也”。
【能】康典第947頁:“《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堅中骨結實,謂故稱賢。《廣韻》善也。《增韻》勝任。《正字通》順習也。”與耐通”。
【夜(yú)】朱傳:“夜,叶羊茹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夜音豫”。康典第182頁:“又叶羊洳切,音豫yù。《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又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
【莫(mù)】陸音義:“莫音暮”。朱傳:“莫音慕”。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莫,十一暮”。康第1003頁:“mù又《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guài)卦》莫夜有戎”。
章解:
孔疏:“折柳……則莫”,“此言折柳木以爲藩菜果之圃,則柳木柔脃,無益於圃之禁,以喩用狂夫以爲挈壺之官,則狂夫瞿瞿然不任於官之職。由不任其事,恆失節度,不能時節,此夜之漏刻,不太早則太晚,常失其宜,故令起居無節。以君任非其人,故刺之”。
朱傳:“折柳樊圃,雖不足恃,然狂夫見之,猶驚顧而不敢越。以比辰夜之限甚明。人所易知,今乃不能知,而不失之早,則失之莫也”。
四、譯詩
東方未明衣作裳,上褲下衣公召慌。
東方未晞裳作衣,上褲下衣公令急。
折柳搭園狂夫愚,不分晝夜與晨暮。
2023年12月4日星期一,2024年2月20日星期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