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風號令葉落時,
奉王有命臣以施。
君唱我和共治國,
政翻權覆罪當誰?*
*和羅隱《西施》韻: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過往來又是誰?
【時】運數。
羅隱(833-909),字昭諫,唐代余杭今浙江余杭縣人。原名羅橫,因常諷刺現實而得罪權貴。十多次舉進士而落第,改名羅隱。有《甲乙集》和《羅昭諫集》傳世。
目次:一、原詩 二、蘀兮·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带*號者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兩章,每章四句。
·蘀兮蘀(tuò)兮,風其吹女(rǔ)。叔兮伯兮,倡予和(huò)女(rǔ)。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rǔ)。叔兮伯兮,倡予要女(rǔ)。
二、蘀兮·小序
《序》:“《蘀兮》,刺忽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huò)也。”
鄭箋:“‘不倡而和’,君臣各失其禮,不相倡和。”
【蘀(tuò),和(huò)】陸音義:“蘀,他洛反(tuò)。倡,昌亮反,本又作唱,注下同。和,胡卧反(huò),注下同。”朱傳:“蘀音托”。
朱熹《詩序辯說·蘀兮》:“見上”(見《詩序辯說·山有扶蘇·》) 。即淫奔之詩。
第一章:蘀兮蘀(tuò)兮,風其吹女(rǔ)。叔兮伯兮,倡予和(huò)女(rǔ)。
【蘀兮(tuò)蘀兮,風其吹女(rǔ)】
【蘀】毛傳:“興也。蘀,槁也。人臣待君倡而後和。” 孔疏:傳“蘀槁……後和”,“七月(《豳風》)云:‘十月,隕蘀’。傳云‘蘀,落也’。然則落葉謂之蘀。此云‘蘀,槁’者,謂枯槁乃落。故箋云‘槁,謂木葉’,是也。木葉雖槁,待風吹而後落,故以喻人臣待君倡而後和也。
鄭箋:“槁謂木葉也,木葉槁,待風乃落。興者,風喻號令也,喻君有政教,臣乃行之。言此者,刺今不然。”
陸音義:“槁,苦老反。”
朱傳:“蘀,木槁而將落者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蘀,十九鐸與伯協”。
【吹】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吹,古音昌戈反,後人誤入五支韻”。
【女(rǔ)】朱傳:“女音汝。“女,指蘀而言也。”
【叔兮伯兮,倡予和(huò)女(rǔ)】
【叔伯】毛傳:“叔、伯言羣臣長幼也。君倡臣和也。” 孔疏:傳“叔伯……臣和”,“《士冠禮》(*《儀禮》)為冠者作字云‘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則叔伯是長幼之異字,故云‘叔伯,言羣臣長幼也’。謂總呼羣臣為叔伯也。言君倡臣和,解經‘倡予和汝’,言倡者當是我君,和者當是汝臣。”
*【關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周公攝政六年製儀禮,士(卿大夫)、諸侯和天子到了一定年齡加冠等皆行成人儀禮,儀式除了三加或四加(緇布、皮弁、爵弁、玄冕)、筵儀、祝酒和祭酒神儀等外,還有為冠者作字(取名)及頌詞的儀式。見《儀禮註疏卷一·士冠禮》:“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仲(*唐代杜佑著《通典》“仲”前有“伯”)、叔、季,唯其所當’”。
鄭玄註:“昭,明也。爰,於也。孔,甚也。髦,俊也。攸,所也。于,猶為也。假,大也。宜之是為大矣。伯、仲、叔、季,長幼之稱。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類。甫字或作父。”
伯、仲、叔、季在夏、商、周的稱呼,於年龄上是有差異的,可見於賈公彥疏:
“言‘伯、仲、叔、季’者,是長幼次第之稱。若兄弟四人,則依次稱之。夏殷質則稱仲,周文則稱叔,若管叔、霍叔之類是也。云‘唯其所當’者,二十冠時與之作字,猶孔子生三月名之曰丘,至二十冠而字之曰仲尼。有兄曰伯,居第二則曰仲。但殷質,二十為字之時,兼伯、仲、叔、季呼之;周文,二十為字之時,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故《檀弓》(*《禮記》)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世時,則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於周代,從周禮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若然,二十冠而字之,未呼伯、仲、叔、季,今於二十加冠而言者,一則是殷家冠時,遂以二十字呼之;二則見周家若不死,至五十乃加而呼之。若二十已後死,雖未滿五十,即得呼伯仲。”】
鄭箋:“叔伯,羣臣相謂也。羣臣無其君而行,自以強弱相服。女倡矣,我則將和之,言此者,刺其自專也。叔伯,兄弟之稱。” 孔疏:箋“叔伯……之稱”,“箋以叔伯長幼之稱,子汝相對之語,故以為‘叔伯,羣臣相謂也’。桓二年,《左傳》稱‘宋督有無君之心’,言有君不以為君,雖有若無,忽之諸臣亦然,故云‘無其君而行,自以強弱相服’,故弱者謂強者,汝倡矣,我則和之,刺其專恣而不和君也。箋又自明己意,以叔伯、、兄弟相謂之稱,則知此經為羣臣相謂之辭,故易傳也。”陸音義:“長,張丈反。稱,尺證反。”
朱傳:“叔伯,男子之字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伯,二十陌”。
【倡】康典第33頁:“倡和也。《詩·鄭風》:倡予和汝。……又《禮·樂記》:壹倡而三歎。注:倡,發歌句也。……並與唱通。”
【和】朱傳:“和,去聲叶戶圭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和,八戈”。
【予】朱傳:“予,女子自予也。”
【女(*汝)】 朱傳:“女(*汝),叔伯也。”
章解:
孔疏:“蘀兮……和女”,“毛以為,落葉謂之蘀。詩人謂此蘀兮蘀兮,汝雖將墜於地,必待風其吹女,然後乃落,以興謂此臣兮臣兮。汝雖職當行政,必待君言倡發,然後乃和。汝鄭之諸臣,何故不待君倡而後和?又以君意責羣臣,汝等叔兮伯兮,羣臣長幼之等,倡者當是我君,和者當是汝臣,汝何不待我君倡而和乎?鄭下二句與毛異,具在箋。”
朱傳:“此淫女之辭言:蘀兮蘀兮,則風將吹女矣。叔兮伯兮,則盍倡予而予將和女矣。”
第二章:蘀兮蘀兮,風其漂女(rǔ)。叔兮伯兮,倡予要女(rǔ)。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rǔ)】
毛傳:“漂。猶吹也”。陸音義:“漂,匹遙反,本亦作‘飄’。”朱傳:“漂,飄同。”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rǔ)】
毛傳:“要,成也。”朱傳同。陸音義:“要,於遙反,注同。”朱傳:“要音腰”。
四、譯詩
風吹葉落葉吻土,叔伯你唱我和汝。
風吹葉飄葉柔拂,叔伯你唱我和汝。
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