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ch 亦真亦善的唯美空间

博文

已读不懂母亲

已有 4842 次阅读 2014-4-28 17:4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看病难, 过度医疗

       这次母亲住院动手术,我才发现她变得这样固执。

       首先是极度不配合医生,总想自行其是。要知道这著名的省城医院,教授们虽说年纪不大,但都是一副自命不凡、说一不二的样子。但老太太就是不买帐,执意我行我素,这让他们愕然,直呼无法沟通。

       而过去母亲,断不是这样。她15岁做工,18岁入党,是新中国最早一批产业工人,对社会主义投入了满腔热情。工作努力,积极认真,在单位上小有名气。性格平和,豁达开朗,总在为别人考虑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们最向往的,就是她能停下脚步,留在家里不去忙公务,因为只要有她在,家里就充满笑声。母亲对钱无所谓,做菜也算一流,在那些吃不饱的日子里,就像孩子心头的一盏灯,一见到她,就有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她来去匆匆,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起初是车间管理员,三班倒的国营丝厂啊,或者深夜回来,或者天亮回来,我们醒了,她才睡下,为全省的丝厂,培训技术骨干。仅我认识的,就有来自重庆、南充、遂宁和绵阳的女徒弟,虽然后来都成了竞争对手,但她很欣然。

       后来当职工医院书记,一干就是8年。那时候的共产党的干部,都像样板戏里唱到的,“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拿不准的处方,她会亲口品尝,新来的针药,试用在自己身上。文革期间药品紧张,她组织医务人员下乡,采中草药应急,还把无钱看病的农民,带回城里医治。作为专职的书记,她开始学习医术,《黄帝内经》,《汤头歌诀》,几十年过去了,还能背诵不少。

       再后来,她调到区里管知青,一去就是两年。其它工人的孩子,都一个个由她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而她的孩子,我的大哥,一直在她管辖的乡里劳动,直到回城做了一名工人。现在谁要说她傻,她还举出无数个理由,说共产党的干部,就该学焦裕禄的样子。

       在她退休那年,我离家去上大学,后来娶了媳妇,养了孩子,因为不在同一个省里,交流逐渐变少。而她健康的时候,也从不麻烦我们,直到这一次生病,才真正感到了无助。

       住在病房里,就听她嘀咕:现在的医院,哪里是为了治病?完全是在做生意,哪像我们当初?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说完把头扭向靠墙,嗤之以鼻的神情。

       我贴在耳边劝,这可是大医院,每天人山人海,别人也不容易。却见她艰难翻过身,睁开微闭的眼睛,挤出喉咙一个“屁”字,让人啼笑皆非。

       已读不懂的母亲,曾宽容地让人感动,善良地给人传颂,不论她的徒弟,还是街坊邻居,没有哪一个人,说过她的不好。而这一次啊,却被深深地伤害。

       也许她怨的,是我们这些儿女,每天忙忙忙的,对她漠不关心。

       也许她怨的,是地方医院,本是走着进去的,却被治成了偏瘫。

       也许她怨的,是省城医生,下级医院查过的,又三番五次重查。

       要知道她,疼得连翻身都难,却被抬来抬去,排队好几个小时。

       还有钉子、夹板,国产的就可以用上10多年,而医生非用进口。

       所有这一切,按她的话说,都是因为一个钱字?

       钱、钱、钱,一听医生提这个词,她都要反问一句:钱算个什么东西?

       她说和当初的医院比,你们相差的何止遥远。

       这让大家愕然,又怎能说的清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7666-789499.html

上一篇:洛桑卓玛
下一篇:锦屏街的文革往事
收藏 IP: 61.157.97.*| 热度|

11 马建敏 时志强 刁空非 谢强 唐常杰 廖灏泓 黄俊 徐大彬 王春艳 杨金波 李超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